文章详情页
  • 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及饮食注意事项

      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及饮食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

      根据红细胞破坏的部位不同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两种类型。血管内溶血一般呈急性溶血,也可表现为慢性溶血过程,多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G-6PD缺乏,冷抗体型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及药物、理化、感染等因素所致之溶血性贫血。血管外溶血一般呈慢性溶血过程,多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病、温抗体型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及饮食注意事项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与溶血的缓急、程度和场所有关。

      >>>>推荐阅读:谈如何防治淋巴癌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燥、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其分解产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所致。游离血红蛋白在血浆内浓度越过130mg%时,即由尿液排出,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如浓红茶或酱油样,12小时后可出现黄疸,溶血产物损害肾小管细胞,引起坏死和血红蛋白沉积于肾小管,以及周围循环衰弱等因素,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贫血,缺氧、严重者可发生神志淡漠或昏迷,休克和心功能不全。

      二、慢性溶血

      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脾、肝肿大多见,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疸。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page]

      贫血首先要注意饮食,要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等富含铁质的食物。如果饮食中摄取的铁质不足或是缺铁严重,就要马上补充铁剂。维他命C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也能帮助制造血红素,所以维他命C的摄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许多蔬菜含铁质很丰富。如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莲藕粉等。 其次可以采用茶疗的方法来调养。建议你可能用下古方茶疗雪彦茶,它能显著改善贫血带来的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畏寒怕冷等症状。可使女性身心健康,气血调和,皮肤光泽细嫩。


    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及饮食注意事项

      贫血的注意事项:

      (1)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食谱要广,不应偏食。

      (2)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配合滋补食疗以补养身体。

      >>>>推荐阅读:谈儿童白血病诱因解密

     

      (3)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严禁暴饮暴食。

      (4)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2013-06-07 14: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