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在我国,血友病的社会人群发病率为5~10/10万,婴儿发生率约1/5000。 典型血友病患者常自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能自发停止;从而在外伤、手术时常出血不止,严重者在较剧烈活动后也可自发性出血。血友病是女性携带导致下一代男性发病,可以进行妊娠后的产前诊断,进行优生优育。那么从以下案例,来让大家深入的理解血友病
患者病例1、
患者,豆豆(化名),男,11月,因低热1周,右下颌碰伤3天,昏睡伴呕吐1天2003-4-28入南方医院脑外科,5-14转儿科,5-20日出院,共住院22天。
患者于入院前一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搏动在37-38℃,3天前患者在爬行时,碰到右下颌,局部皮下有瘀斑,家属未在意,患者逐渐出现精神不振,昏睡能唤醒。入院当天上午10时出现呕吐,共三次,呕胃内容物,在当地医院就医,发现右侧瞳孔散大,头颅CT示右额颞顶部硬膜外、硬膜下血肿,于03-4-28入我院治疗,患者入院前呼之不应,四肢抽搐1次,用鲁米那后四肢抽搐停止,无大小便失禁,呼吸较为微弱,以“右额颞顶部硬膜外、硬膜下血肿”收入院。患儿外伤后一度意识清醒,但逐渐发展为浅昏迷状态: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四肢痛刺激有屈曲反应,GCS评分6分。4月28日在全麻下行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硬膜下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手术顺利。术后经抗炎、补Ⅶ因子等治疗,病情好转。转儿科后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经抗感染及退热治疗,上感治愈。后请外科医生在氯胺酮麻醉下行静脉切开术留置PICC管,但术后患儿切口渗血严重,予凝血酶局部加压包扎,凝血酶原复合物400IU静注后止血,后一般情况好,予出院。
[page]
患者病例2、
翁女士,44岁,福建籍,2008年6月23日以“关节疼痛10余年,腰痛伴尿血、尿急、尿频2月,咽颈部出血50天”之主诉入院,在当地3家省级医院治疗效果不著,急来陕西医大血液病研究院临床部就诊。既往有糖尿病(2型)及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查体:贫血貌,轮椅生活,咽部及舌下血肿,颈部及四肢可见大片瘀血,左下肢压陷性水肿(++)、压痛(+)[图1]。辅助检查:Hb105g/L、尿色红、隐血+++、GLU++++、白细胞+、蛋白+++、亚硝酸盐+、空腹血糖12.0mmol/L、肝肾功正常,血钙1.7 mmol/L、血沉109 mm/h、CRP81.1mg/L,补体C3 1.67g/L,CT 2h40’,VWF:C150%,FⅧ:C 2.5%,FⅧ:Ab 5.34 BU/ml。右下肢静脉造影未见血栓。肾动脉造影120分钟左肾未显影,B超:双侧肾盂积水。诊断:后天获得性血友病A、Ⅷ因子抗体阳性、风湿性关节炎、 2型糖尿病、肾盂肾炎、静脉功能不全、贫血、低钙血症。
采用止血煎剂、血友合剂、血友止血合剂、抗感染、改善静脉功能等非血液制品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3周,出血及右下肢浮肿消失(图2),血糖得到控制,FⅧ:C 由2.5%上升到3.0%,FⅧ:Ab由 5.34 BU/ml下降为4.85 BU/ml,带药出院,巩固治疗。
2013-05-31 13: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