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常见的一种脑损伤,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新生儿一个重要的致残因素。
病症表现与危害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多在出生后即出现,也可在生后几天或更长的时间出现,有以下几种常见症状:
● 嗜睡、烦躁、哭闹不止、眼睛斜视或凝视、眼球颤动、不吃奶、呕吐、皮肤阵发性青紫。
● 严重的可能发生昏迷、抽风、呼吸暂停,触摸前囟门能感到饱满、微微隆起。
任何造成胎儿缺氧的因素都可能导致颅内出血。早产儿多见。
1.产伤性颅内出血:难产、急产、胎位不正或生产时使用产钳等器械,使胎儿头部受到挤压变形而引起颅内血管撕裂,称为“产伤性颅内出血”,一般多见于体重偏大的胎儿。
2.缺氧性颅内出血:当胎儿在宫内、生产过程中及产出后因各种原因而缺氧(缺氧的原因详见《科学面对新生儿窒息》一节)引起的颅内出血,称为“缺氧性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但有些剖腹产儿也可能发生。
3.医源性颅内出血:因输液、机械通气不当等造成的颅内出血称为“医源性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非常危险,重症患儿通常死亡率极高,即使抢救过来也已经损伤了大脑,常留有癫痫、脑瘫、智力低下、视力或听力障碍等后遗症,所以应该积极预防。防治新生儿颅内出血关键在于“早”。在与此病的战斗中,掌握主动才能反败为胜。
第一早,早发现早预防,有备无患
新生儿颅内出血死亡率高,非常凶险,但只要能早发现早预防,就可以阻止造成颅内出血的某些因素。
1.重视产前检查 —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第一步
怀孕时一定要重视产前检查,特别是孕中、后期的产检,决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如果经产检发现问题,就要按约复诊并根据医生建议及时干预。
对策:适当锻炼,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患有糖尿病的准妈妈要控制好病情,以免胎儿过大引发难产;怀孕后期不宜参与重体力劳动,应预防早产;日常活动时要留心保护好腹部,避免遭到外伤引发早产。
2013-04-27 1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