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火焰、化学烧伤、电烧伤等意外造成的疤痕,对肌肤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给患者的身心都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每一个人烧伤的程度可能都不一样,留下疤痕的程度也不同,而治疗烧伤疤痕的修复方法自然也是不同的。烧伤疤痕修复主要要根据烧伤疤痕的程度、位置、体质等综合考虑,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 烧伤疤痕治疗期间,患者应多注意饮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摄取维生素c,以防疤痕色素沉着!
化学烧伤
化学烧伤的临床表现
由于酸碱广泛用于工业及日常生活中,所以酸碱造成眼部烧伤颇为常见。
1、酸烧伤:酸性物质对眼的损伤称为酸烧伤(acidburns)。酸性物质分有机酸与无机酸两大类,溶于水、不溶于脂肪。酸性物质易为角膜上皮所阻止,因角膜结膜上皮是嗜脂肪性组织,但高浓度酸与组织接触后,使组织蛋白凝固坏死,形成痂膜,可阻止剩余的酸继续向深层渗透,无机酸分子小,结构简单,活动性强,容易渗入组织。因此无机酸所致的组织损伤较有机酸为重。
酸烧伤的创面较浅,边界清楚,坏死组织较易脱落和修复。浓硫酸吸水性强,可使有机物变成炭呈黑色,硝酸创面初为黄色,后转变为黄褐色;盐酸腐蚀性较差,亦呈黄褐色。有机酸中以三氯醋酸的腐蚀性最强,可使组织呈白色坏死。
2、碱烧伤:在眼部化学伤中,碱烧伤(alkalineburns)发展快,病程长,并发症多,预后不良。
常见的碱性物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铵(氨水)和硅酸钠(泡花碱)等。
1 碱对眼组织损伤机制:碱能与细胞结核中的脂类发生皂化反应,同时又与组织蛋白形成可溶于水的碱性蛋白,形成的化合物具有双相溶解性;既能水溶又能脂溶,因之破坏了角膜上皮屏障,并很快穿透眼球的各层组织。碱进入细胞后,pH值迅速升高,使碱性物质与细胞成分形成的化合物更易溶解。而且在碱性环境中有利于细胞膜脂类的乳化,进而导致细胞膜的破坏。
碱性细胞蛋白有很强的作用,能毁坏细胞的酶和结构蛋白,轻的碱烧伤影响酶蛋白,使细胞的生命过程受到抑制;重的碱烧伤可直接破坏细胞结核蛋白,迅速导致组织广泛凝固坏死。碱性化合物常发生角膜缘血管网的血栓形成和坏死,严重地影响角膜营养降低角膜的抵抗力,而易继发感染,使之发生溃疡或穿孔。
2 碱烧伤的生化改变:正常人角膜上皮无胶原酶,但碱烧伤的角膜上皮和其它原因所致的角膜溃疡组织中含有大量胶原酶,能消化分解胶原。碱烧伤后的第2周至2月是角膜胶原酶释放的高峰期,易形成溃疡穿孔,皮质类固醇能增强胶原酶的溶解作用,故此期应禁用此类药物滴眼。
碱烧伤后房水中的前列腺素含量显著增高使局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网充血,血流量增加,眼压升高。其症状颇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碱烧伤后可使眼组织内抗坏血酸、核黄素及葡萄糖含量减低,影响组织的正常代谢。
3 临床及病理过程:碱烧伤常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病理过程,参考Hughes的分期方法和国内有关材料分为3期。
Ⅰ急性期:烧伤后数秒钟至24小时。一般在伤后几分钟内碱性物质即可穿透角膜进入前房。表现为角膜、结膜上皮坏死、脱落和结膜水肿缺血、角膜基质层水肿混浊,角膜缘及附近血管广泛血栓形成、出血。甚至可有急性虹膜炎,以至前房出现大量絮状渗出。重度碱烧伤者角膜呈瓷白色,无法窥及眼内组织情况,由于虹膜及睫状体缺血坏死,房水分泌减少,眼压明显降低。
Ⅱ修复期:大体在伤后5~7天至2周末角膜上皮开始再生,新生血管渐侵入角膜,虹膜炎趋向静止。
Ⅲ并发症期:在烧伤后2~3周进入并发症期,常有反复持久的无菌性角膜溃疡,每导致角膜穿孔。睑球结膜的坏死组织脱落后产生瘢痕愈合,形成皱缩,穹窿缩短或消失,睑球粘连或形成角膜白斑、肉样血管翳,甚至发生眼瞪闭锁,发展成眼球干燥、葡萄膜炎、白内障、青光眼或眼球萎缩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关于化学烧伤疤痕修复方法应该有所了解了吧,身上一旦形成疤痕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
2013-04-18 14: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