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如何形成的呢?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Pregnancy,ICP)是以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搔痒及黄疸,血胆汁酸、转氨酶升高等为特点的综合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ICP可导致早产、胎儿窘迫、死胎、新生儿死亡及产后出血等,因此,已广泛引起人们的重视。ICP的病因、诊断和处理已是产科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1966年Haemmerli首次以ICP命名,以与其它胆汁淤积症相区别。本文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诊断与严重程度判断等进行了论述。
顾名思义,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就是怀孕期间,孕妇体内的胆汁不能正常地排出体外,而是淤积在身体的某些部位。该病发病率不高,为0.8%~12%,但危害比较大。当胆汁淤积在末梢血管时,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如果不及时治疗,胆汁淤积到胎盘里,会导致胎盘血流量减少、羊水浑浊等,可能引发胎儿发育迟缓、胎儿窘迫、胎儿突然死亡、胎膜早破、早产等严重后果,而孕妇也存在肝功能受损、产后大出血等危险。
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家族遗传、妊娠期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等有关,尚无预防办法。加之该病引发的皮肤瘙痒症状,和一般的皮肤病没有明显差异,有时也会出现红疹、水疱等,因而从症状上很难鉴别。等到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症状(皮肤、眼球发黄等)时,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所以,建议孕妇一旦出现皮肤瘙痒症状,特别是妊娠中晚期,都要化验肝功能,看胆汁酸的水平是否超标,以排除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特别是母亲或姐妹曾患过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的,患病风险更高,更要警惕。
如果查出胆汁酸超标,确诊为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皮肤瘙痒,服用一些降低胆汁酸的药物,同时增加围保次数,必要时提前进行剖宫产。
2013-03-29 09: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