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前监护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监测各孕期的T辅助淋巴细胞 CD4计数和孕妇血中的病毒量。CD4计数是HIV感染临床进程最好的实验室指标,也是对HIV感染进行综合性治疗的根据。CD4计数>500/μl者,临床上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的免疫抑制现象。CD4计数在200~500/μl者,常出现HIV感染的相关症状。CD4计数低(<200/μl)且有大量病毒存在,将发展为严重感染。
2.机会性感染 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是PCP。在广泛使用预防治疗以前,确诊为PCP患者的存活期平均为10个月,最终均于2年内死亡。因此,对于CD4计数低(<200/μl)者、不明原因发热持续2周以上或其他全身症状、口腔念珠菌病者应该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前有PCP史者,不论CD4计数多少,均应进行预防治疗。一线用药为TMP-SMZ。其效果优于戊烷脒雾化剂(二线用药),但不良反应较之要高,TMP是一种叶酸盐拮抗剂,而在近分娩时给予SMZ最主要毒性作用是新生儿黄疸及核黄疸。原则上TMP-SMZ均不能用于妊娠期,但PCP的危险性远远超过了这些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戊烷脒雾化剂是不能耐受TMP-SMZ患者的最好替代剂,且有资料表明在妊娠期应用是安全的。
3.产科处理 母婴间 HIV传播多发生在分娩期。胎膜早破可增加传播的危险性。剖宫产是否能减少传播的危险性尚难定论。因此,在产科临床工作中除剖宫产外,应包括其他减少暴露于阴道分泌物的操作。应尽可能避免人工破膜、经胎儿头皮取材、使用胎儿头皮电极及在分娩过程中更应避免损伤胎儿和新生儿。
有报道证明哺乳期可引起HIV的垂直传播。哺乳可增加10%~20%的传播率。因此,HIV感染母亲不应哺乳。
2013-03-28 11: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