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能够说一些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但也有的宝宝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往往一个字有时要重复好几遍才能说得出来,而且越着急,越说不出来,脸也憋得通红。这是一种语言障碍,称为“口吃”(俗称“结巴”)。宝宝在幼儿时期,口吃的发生率大约为1%,大多数发生在2~4岁,男宝宝较女宝宝多见。
造成口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由于宝宝大脑皮层和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语言能力的发展慢于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宝宝掌握的词汇极其有限,有时想到了,却说不出来,或是没有恰当的词汇来表达,因此,说话时遇到困难便重复刚刚说过的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口吃。
宝宝接触过口吃者,在与口吃者接触的过程中,宝宝觉得好玩而去模仿,以致形成不良的口吃习惯。
宝宝心理有压力,情绪过度紧张,致使发音器官的活动受阻而发生口吃,而且越怕口吃,口吃现象越重。
与遗传有关。极少数宝宝的口吃与遗传有关,这些宝宝讲话时喉部肌肉高度紧张,造成声带闭合而一时发不出声来,为了要竭力摆脱喉部肌肉的紧张,便出现了口吃。
2013-01-06 14: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