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小儿肾病的中医诊断标准

      1.脾虚湿困

      主证:肢体浮肿,尿少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纳少乏力,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或濡细。

      分析:本证多由于中阳不足,脾失健运所致。气不化水,以致水邪困扰,而见浮肿尿少。运化无力,气血无源,故面黄纳少。脾阳不振,阳不卫外,故见神倦肢冷。

      2.脾肾阳虚

      主证:水肿明显,按之凹陷,可伴胸水腹水,形寒肢冷,面色晄白或晦暗,神萎,尿少便溏,舌体胖或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分析:本证多由于脾肾阳气损伤而致。肾主水,主气化而利小便,肾阳不足,则气不化水,小便不利而致水肿明显。阳气不能温煦,可见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等症。

      3.肝肾阴虚

      主证:水肿,头痛头晕,五心烦热,面色潮红,腰酸腿软,舌质红,少苔或光剥,脉弦细数。

      分析:本证多由于禀质阴弱或病久阳损及阴而致。肾脏真阴不足,水不济火,相火妄动,故见头痛头晕等阴虚火旺之证。

      4.气滞血瘀

      主证:水肿可不明显,面色晦暗或黧黑,唇色紫暗,皮肤干枯无光泽,有瘀点或瘀斑,舌质紫暗,苔少,脉涩滞。

      分析:本证多由于湿邪为病,阻塞气机,气滞血瘀所致。邪伤阳气,久则阳虚寒盛,寒湿凝滞,则气血流通不畅,导致气滞血瘀,而见一派血瘀之象。

      5.脾肾虚衰

      主证:浮肿、常伴胸水腹水,形体消瘦,面色晦滞,恶心呕吐,尿少,心悸气短,或烦躁不宁,昏迷、抽搐,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分析:本证由于脾肾衰弱,命门火衰所致。阳虚不能自制阴寒、统摄水液,不能温养脾土,致邪气愈盛,湿浊内生而见一派脾肾虚衰证候。

    2013-01-06 10:29:26

王岩 主任医师
擅长: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
45.00元/咨询
小儿肾脏疾病在线咨询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