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抗体水平预测中耳炎发生
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耳鼻喉诊疗中心 2011-11-15
新生儿血中某种特异性抗病菌抗体含量低则其在一岁内发生中耳炎的危险性高。研究人员在美国佛罗里达奥兰多小儿耳鼻喉科学术会上阐述了这一观点。
这些抗体能识别肺炎球菌,而抗体低的新生儿一岁前中耳感染机率高23%。研究提示免疫力强的孕妇有助于婴儿抗体水平的升高,并能降低中耳炎发生的危险。但这一结论还有待进一步实验。
中耳炎中耳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部分儿童甚至需要外科植入导管。明尼苏达医学院的KathleenA.Daly博士和同事分析了从415名新生儿脐带收集的血。检测了引起中耳炎最常见的肺炎球菌的抗体水平。那些从母体获得大量抗体的新生儿能受到抗体的保护而不被感染直到他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健全。而脐血中抗体含量低的新生儿发生中耳炎的比例明显高于高抗体新生儿。
通过检测一岁内新生儿低水平抗体能预测约六成的中耳炎和五成的急性中耳炎的发生。Daly相信妊娠期测试抗体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哪些儿童易患中耳炎。她还指出母亲免疫力是日后防治新生儿疾病的可开发新领域。中耳炎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 据了解,中耳炎也有很多种类型,是在冬春季节比较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因为在冬季,日夜温差比较大,常会诱发上呼吸道感染。俗话说七窍相通,咽鼓管就是鼻咽与耳朵交通的管道,当炎症波及到咽鼓管时,就会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鼓膜内就会形成负压,耳内的黏膜受负压影响分泌较多的液体,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液体不能及时排出,积在耳内产生中耳积液,就导致听力下降。
据悉,分泌性中耳炎最常见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主要因感冒迁延不愈,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而诱发。另外,肥大的腺样体也可以直接堵塞咽鼓管口,妨碍中耳和咽鼓管的淋巴引流,使咽鼓管功能改变,感染沿咽鼓管逆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表现为感觉耳内闷塞,自听增强(感觉自己说话时声音特别大),甚至还会感到剧烈的耳痛。
医生指出,有部分家长对分泌性中耳炎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认为只要耳朵没有接触过不洁的水就不会得中耳炎;有的以为只有耳朵流脓才是分泌性中耳炎,因而耽误了治疗的时机。
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耳内的液体没有被吸收,则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治疗非常困难。婴幼儿时期正是学习语言的好时间,如果因听力困难造成语言学习障碍,就如同关上了孩子认识和感知世界的一扇窗户,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
此外,成年人也可能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特别是在感冒过后,如果出现听力下降就应及时到耳鼻喉科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医生会使用耳镜来检查患儿的耳朵。假如耳内有渗出物,那么可收集它们,以鉴别引发症状的微生物;还可能会让患儿服用一个疗程的抗生素;在孩子发生中耳炎的3个月后,医生会复检孩子的听力,以确认是否恢复正常。假如孩子的听力仍然有问题,那么其病因可能就是湿耳。
身为父母的话,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孩子罹患中耳炎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