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心血管病人的抗凝治疗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   2012-03-15

【摘要】:对于小于60岁没有卒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不需抗凝治疗。抗凝治疗能够给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患者。

抗凝治疗能够给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具有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带来益处,并且抗凝治疗的绝对益处远超过出血等绝对危险因素。对于血管阻塞风险高危者,多项临床试验显示并发症的发生有中度风险,但血管阻塞风险低危患者,此预防性治疗策略的效益/风险比,尚不确定。并且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病例选择标准及用药原则,所以抗血小板治疗指南特别强调治疗个体化。

哪些患者应该接受抗凝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小于60岁没有卒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一过性脑缺血(TIA)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者不需抗凝治疗。

年龄在60-75岁,有房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TIA、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危险因素者,应该接受相应抗凝治疗措施。

对75岁以上患者,具备上述危险因素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抗凝治疗措施,但是否给予华法林现存争议,但给予阿司匹林的意见是一致的。

阵发性房颤发病率较高,约占房颤患者总数的40%,大约有25%的阵发性患者发展为持续性房颤,研究资料显示:阵发性房颤患者同样应该采取积极的抗凝治疗措施。

有心梗病史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2年可绝对减少再梗塞类血管事件3.6%;减少中风和TIA3.6%;抗血小板治疗1个月减少急性缺血性中风0.9%。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阿司匹林75mg/d明显减少34%的心梗、猝死在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

哪些患者不宜接受抗凝治疗

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需首先明确其是否有抗凝禁忌证,这些患者就属于不宜接受抗凝治疗者,如:痴呆、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基础凝血酶元时间测定较对照延长、治疗后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严重慢性酒精依赖且转氨酶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便潜血阳性的隐匿性出血、颅内出血病史、6个月内有胃肠道及泌尿生殖系统出血、已往华法林治疗中有严重出血、头部外伤后和长期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者。




资讯推荐

早搏患者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摘要:频繁早搏大多由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治疗早搏要注意加强对以上原发病的治疗,...

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靠谱...

  摘要:心电图作为冠心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心电图能够捕捉到是否发生心肌缺血的症状来...

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法有...

  摘要: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心脏病瓣膜疾病,常由风湿热后遗症引起,长时间内可无明显的症状表现,主动脉瓣狭窄的治...

剧烈胸痛查主动脉夹层

  摘要:主动脉夹层典型症状就是产生持续性的剧烈胸痛,血压没有上升,基本保持平稳甚至下降。胸痛与心肌梗塞类似,...

预防肺癌复发要注意什么

  摘要:专家介绍,预防肺癌复发不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药,还应在术后、术中预防肺癌复发,严格输血指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