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老年人房颤怎样治疗?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   2012-03-08

【摘要】:阵发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无论采取节律控制还是室率控制策略,均应根据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进行抗栓治疗。此外,对于老年、活动量不大及症状不明显的房颤患者,可采取室率控制策略。

房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不规则的心跳为主要特点。正常人的心跳在60~100次每分钟,而房颤时心房每分钟“颤动”350~600次,心房内肌纤维呈现一种快速而紊乱的颤动,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能力。发生房颤时,患者会明显感到心脏不规则地跳动、胸闷、呼吸不畅。

据有关统计,在国内有房颤患者约800万左右,60岁以上是高发人群。房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升高,国内60岁以下人口中房颤的发病率为1%,6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3%~4%,8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10%。

近期公布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心衰房颤的研究,纳入1376例心衰房颤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节律控制组和室率控制组,给予标准心衰治疗和抗凝治疗。受试者的左室射血分数≤35%。平均随访37个月的结果显示,两组心血管病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卒中及心衰恶化发生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心衰房颤研究再次颠覆了医学传统认识。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不高,并且有增加死亡的风险,是心衰房颤研究未能获得预期结果的关键。节律控制未能降低死亡率的其他可能原因如下:① 两组间抗凝药物的应用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节律和室率控制组的口服抗凝药物的应用比例分别为88%和92%;② 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了死亡率,心衰猝死研究(SCD-HF)亚组分析显示,胺碘酮可增加纽约心功能Ⅲ级患者的死亡率,而研究中,八成节律控制组患者应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③ 两组间窦性心律比例相差不大。

然而,心衰房颤研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应用目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节律效果并不优于控制心室率,并不能证明窦性心律与房颤对心功能和死亡率的影响相当。事实上,在研究中,一成室率控制组患者因心衰加重被交叉至节律控制组进行治疗,反映了维持窦性心律的重要意义。

对于阵发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无论采取节律控制还是室率控制策略,均应根据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进行抗栓治疗。此外,对于老年、活动量不大及症状不明显的房颤患者,可采取室率控制策略。然而,研究显示,即使将心室率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也不能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心衰房颤患者,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仍是应予考虑的治疗策略。



资讯推荐

早搏患者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摘要:频繁早搏大多由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治疗早搏要注意加强对以上原发病的治疗,...

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靠谱...

  摘要:心电图作为冠心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心电图能够捕捉到是否发生心肌缺血的症状来...

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法有...

  摘要: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心脏病瓣膜疾病,常由风湿热后遗症引起,长时间内可无明显的症状表现,主动脉瓣狭窄的治...

剧烈胸痛查主动脉夹层

  摘要:主动脉夹层典型症状就是产生持续性的剧烈胸痛,血压没有上升,基本保持平稳甚至下降。胸痛与心肌梗塞类似,...

预防肺癌复发要注意什么

  摘要:专家介绍,预防肺癌复发不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药,还应在术后、术中预防肺癌复发,严格输血指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