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感染科6例恙虫病病例报道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3-03-01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叮咬部位的焦痂或溃疡形成,发热、头痛、结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大及周围血白细胞减少为特征。恙虫病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省市和地区,近年来疫区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年发现有恙虫病,但地区首次发现恙虫病,我科从-11-26来收治6例恙虫病患者报道如下:

  6 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在38℃一40℃,热型无规律;头痛6例;肌肉关节酸痛5例;6例面、颈、躯干部见皮疹,以躯干部较多,呈斑丘疹,压之退色,约 3mm-5mm,多于发病第3-5天开始出现皮疹,持续约5-10天后消退;结膜充血3例;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约8mm,无压痛,无粘连;6例均有焦痂,焦痂分布情况:左颈部1例,左腋窝1例,右腘窝1例,左下肢2例,左腹股沟部1例,约4mm-10mm;肝损害5例ALT 60-274U/L,无黄疸;6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均不高(4.4-7.5)×109/L;6例外斐氏试验阳性;胸部CT线:1例右下肺炎,2例肺部无异常,3例见极少量胸腔积液。

  6例患者阿奇霉素抗感染后体温恢复,一例并发肺炎加用左氧氟沙星复查胸片炎症吸收。5例肝损予以甘草酸降酶保肝,疗程约10天。6例全部治愈,病程11-21天。

  恙虫病病原体为恙虫病东方体(又称恙虫病立克次体),鼠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虫体为传播媒介。其发病机制是恙螨幼虫叮咬人体后,病原体在叮咬组织细胞内繁殖,引起局部皮肤损害,继之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恙虫病东方体血症,到达全身各个器官组织,侵入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东方体死亡后释放出毒素是其引起全身毒血症状和多脏器病变的主要因素。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单核吞噬细胞增生。

  本病的流行季节一般是每年4一11月份,可全年散发,本组发病在11月份,符合本病流行特征。6例患者发病前均有野外活动,4例田间劳作,2例鱼塘垂钓,6 例患者皮肤均有焦痂结合临床表现高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皮疹及淋巴结肿大,不同程度的肝损,查白细胞不高,临床可诊断恙虫病。氯霉素作为恙虫病首选药,但氯霉素可造成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已少用,阿奇霉素治疗后体温下降,症状很快消失,提示阿奇霉素可作为恙虫病首选药物,但样本量较少,须加大样本进一步验证。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并发症的治疗亦是关键,5例患者有肝损,经予降酶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肺炎患者加用左克后,复查胸片正常。

  在诊疗过程中要做到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仔细查体,及时发现有意义的症状、体征,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减少误诊提高确诊率。

资讯推荐

白内障常识

  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

感染科6例恙虫病病例报道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叮咬部位的焦痂或溃...

怎样提早发现近视的发生

  眼在不使用调节作用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然后到视网膜上呈分散而又模糊的光圈...

近视眼可以预测和控制发展...

  儿童眼屈光状态的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其正常屈光状态的发展是沿着从远视到正视的方向变化的。如果此阶段用眼环境...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要因人而宜,实行个体化治疗。  首先对其疾病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