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

西安市第八医院   2013-02-25

  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

  布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一、临床表现及分期

  潜伏期一般为l-3周,平均为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

  (一)临床表现

  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

  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部分慢性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4.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二)临床分期

  1.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

  2.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

  二、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2.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常。

  (二)免疫学检查

  1.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

  2.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 ++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 ++及以上者。

  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 ++及以上。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l∶400 ++及以上。

  (三)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到布鲁氏菌。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性率较低。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1.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标准者为疑似病例:

  1.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等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病流行区的居民等。

  1.2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或伴有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

  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免疫学检查第1项(初筛试验)阳性者。

  3.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出现免疫学检查第2、3、4项中的一项及以上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氏菌者。

资讯推荐

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

  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

人工肝治疗

  人工肝脏是卵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通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技术,暂时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

质量控制严格制度是关键

  各部门按照医院综合考评标准,对元月份的各项工作做了综合考核。总体情况不错,但也存在着问题。个别质控小组有记...

2012年西安市第八医院...

       年2月13日下午院周会后,在四楼会议...

现患率调查

        5月10日由感染科对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