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知识

胶南市人民医院   2012-11-14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多发,儿童发病率高,是一种化脓性脑膜炎。细菌分型:A、B、C、D、29E、H、 I、K、L、W135、X、Y、Z共13群。A、B、C致病性最强,90%由此3群引起;我国主要是A群,近年B群上升,本次流行属C群,发病年龄 13-18岁。传染源为流脑病人及带菌者,经呼吸道传播,普遍易感。6月以内婴儿发病少,成人隐性感染,5岁以下儿童尤其6月至2岁的婴儿发病率**。

  临床主要表现 潜伏期:2—3天(1—10)

  普通型-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咽痛、鼻炎及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1—2天。败血症期:高热,发冷、寒战,伴头疼、全身不适及精神萎靡。 80%出现皮肤淤斑、淤点,开始为鲜红色,后为暗红色。严重者淤斑扩大,坏死或水疱,1—2天。脑膜脑炎期:除上述症状外,表现为剧烈头疼、频繁呕吐、颈项强直、谵妄、嗜睡、昏迷、抽搐等。

  暴发型-占5—15%,病情凶险,24小时内可危及生命。起病急骤,高热、寒战或体温不升,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皮肤黏膜广泛淤点、淤斑,可迅速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坏死。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发绀,皮肤花纹,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表现。

  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脑实质的炎症及水肿,除高热、头疼、呕吐外可有脑疝,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可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反复惊厥、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并有呼吸速率、节律异常,眼球位置下移呈落日样眼征,瞳孔忽大忽小或大小不一等表现。

  婴幼儿流脑特点:由于颅骨骨缝及囟门未闭合,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脑膜脑炎表现不典型,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和/或拒食、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烦躁不安、尖声哭闹、惊厥及囟门隆起,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老年人流脑特点:休克型多见,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见,皮肤黏膜淤点、淤斑发生率高,意识障碍明显,热程长(10天左右),并发症多,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记数可能不高。预后差,病死率高。

  防治:治疗优选青霉素,磺胺药、头孢菌素。病人隔离至症状消失3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并应预防用药,复方新诺明成人2克/天,儿童50—100mg/(kg.d);避免人群聚集、少去公共场所,带口罩、房间通风消毒等;注射A群+C群流脑疫苗。

资讯推荐

如何预防流感

  1、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机体抵抗力是预防各种传染病的较好方法,而适当的体育锻炼又是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有效途径之...

保健知识助您应对雾霾天气

  连日来,雾霾天气笼罩中东部大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分布于市区的 13个空气监测子站中,11个子站监...

国内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动态...

  为贯彻落实医院制定的“国内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动态管理第三周期活动方案”,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明确部门责任,特...

第三季度院务公开工作情况...

  年7月14日  人事局、卫生局对公开**高校毕业生拟聘用人选公示,其中包含了我院拟**人员情...

第三季度院务公开工作情况...

  年7月14日  由人事局、市卫生局组织的年卫生系统**大中专毕业生体检及考核工作已结束,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