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怎样才能比较有效地防止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耐药?

晋江市安海医院   2012-11-09

  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个这样的病人,年4月转氨酶升高,HBV DNA 3.36×107,选用阿德福韦到年12月5次方后不再降低。改服替比夫定3个月后病毒转阴,但到年6月病毒反弹2.27×10的6次方。患者都30岁了,准备要小孩,不知怎么办?

  从患者的治疗过程看:年4月HBV7次方,初用阿德福韦9个月病毒5次方。此药抗病毒活性最低,病毒7次方需要使用耐药门槛更高的药物。07年12月改服替比夫定单药,此药1年的耐药率>5%,用单药超过1年有风险。到年6月患者终于发生耐药,造成此时继续用药的困难。这不得不使人重视,用药不能不谨慎,不能没有计划。

  如何较好避免耐药的产生?现阶段有一个这样的说法:核苷类药治疗开始的6~12个月中较少耐药,在这个时期尽可能让HBVDNA阴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以后是否可能发生耐药。因此,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必需根据自己的病情(“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有没有肝硬化、病毒水平的高低等等),在医生的帮助下,计划好长期治疗方案,目的是有效和不耐药。

  什么是防止耐药的第一原则?

  要防止耐药,在开始服用核苷类药的头6~12个月,必需把病毒水平降低到极限(检测限的底线,或称转阴)。这是最先要做到的,又是最最重要的,所以把它称之为“防止耐药的第一原则”。如果你正想选择用核苷类药治疗,还没有开始,那就请你好好考虑。现在国内一共有5种核苷类药,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虽然不是很准确,按1年内能达到的抗病毒效力,大体可以排列如下:替诺福韦能抑制病毒复制9次方,恩替卡韦8次方,替比夫定7次方,拉米夫定6次方,阿德福韦5次方。如果你是“大三阳”,病毒水平是8次方,当然应该选择恩替卡韦,它是国内能买到的抗病毒能力最强的药;如果你是7次方,可以用替比夫定;6次方可用拉米夫定;5次方用阿德福韦。多数治疗的结果如此,但临床应用中有个体差异,如有些7次方的患者,用拉米夫定1年内、甚至不到1年就检不出病毒,价钱便宜多了,家境不宽裕的也可先试用6个月。

  “第一原则”的根据是什么?

  说简单一点,“第一原则”要求尽快把病毒复制降到检测限的底线,为什么要这样?有两条理由:

  一、耐药是由于某一位点的变异,变异只能在复制过程中产生,病毒复制频率越高,耐药的发生率也越高。把病毒复制降得越低,耐药变异发生率也会越低。

  二、核苷类药从开始服用,就会从野毒株发生很少数耐药的变异病毒株,它们会转变成耐药变异的cccDNA,贮存在肝细胞的细胞核里。随着治疗的进行,耐药的cccDNA也会累积得越来越多。尽早把病毒复制频率降低,耐药的cccDNA就会积得少一些,这样才可能降低治疗后期发生的耐药率。因此,防止核苷类药物耐药成了乙肝治疗的成败的关键!

  怎样才能做到“第一原则”?

  1、如果家境宽裕,即使开始治疗时病毒水平不是很高,最好也用恩替卡韦。譬如你的病毒水平只有5次方,无论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在6个月时都能把病毒降到检测限的底线(每毫升血清500或拷贝),实际可能是有差别的,恩替卡韦比拉米夫定的抗病毒效力强100倍,有理由推测服恩替卡韦会把病毒复制率压得更低。

  2、肝硬化和“小三阳”肝炎需要更长时期维持治疗,如果家境宽裕,最好也用恩替卡韦。因为恩替卡韦在3年内罕见耐药,以后改用较低档的药,等于多了3年罕有耐药的安全期。

  达不到“第一原则”怎么办?

  因为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在1年内分别有20%和5%会耐药,如果治疗到6个月时还没有降低够2次方,估计1年内也不会降到检查限的底线,为避免耐药,最好换用较高档的恩替卡韦,如药费负担不了,至少加用阿德福韦的国产药代丁。当前内地经济还不发达,有些患者病毒水平很高,也用阿德福韦,少数也可能几个月内降到检查限的底线,多数到6个月时还没有降低2次方,转氨酶有时也不正常。虽然效果不好,因为初用核苷类药的“大三阳”患者,阿德福韦在1年内不会耐药,可以等一等再看。如果到12个月时还没有降到检查限的底线,虽然阿德福韦在2年内也很少耐药,继续单药还是不好,为什么呢?

  当前国内市场核苷类药中的“核苷”有3种(恩替卡韦、替比夫拉米夫定),而核苷酸暂时还只有阿德福韦1种。为预防替比夫拉米夫定耐药,需用阿德福韦;最后用单药维持,也以阿德福韦较好。任何长期方案,当前用药时间最长的是阿德福韦。阿德福韦虽然短时间不会耐药,但是耐药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逐渐累积的,虽然暂时不会耐药,以后也有可能会累积耐药。

资讯推荐

乙型肝炎防治宣传知识要点

  一、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  二、乙肝通过血液...

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有关知识...

  1、怎样接种乙肝疫苗?哪些人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按0、1、6月程序全程接种三针...

丙型与乙型肝炎临床上有何...

  (1)两者感染传播方式相似,均主要经过血液或输血制品等方式传播。  (2)临床表现相似,但丙...

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

  几乎所有抗结核药物对肝脏都有影响。接受抗结核治疗者,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升高的比例为15-30%。经再次投...

慢性乙肝终末期肝病肝移植...

  1.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拉米夫定预防肝移植后HBV再感染:  肝移植后H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