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四误区
庐江县人民医院 2012-11-0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但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措施是饮食治疗,治疗目的是:在保证机体正常生理需要、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通过调节饮食,改善整体的健康水平。
现实中患者及家属,甚至一些医务工作者,由于对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的目的不甚明确,常常走入误区。
误区1
主食越少,糖尿病控制得越好
有些患者因为血糖高,采取控制主食的方法来控制血糖,每天将主食量减到极少,而过多进食一些肉类及其他食物,结果发现血糖倒是控制下来了。于是向其他患者提供“经验”,控制饮食就是少吃主食。
主食真的越少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它违备了均衡饮食的原理。糖是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是人体每天的生活保障,若少吃到不能提供机体正常代谢的情况下,这将导致体内糖不足,此时,机体只有调动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长此以往,患者体重下降,血糖波动较大,机体抵抗力差,甚至体内将产生大量的酮体、尿素氮和肌酐,直接导致患者酮症酸中毒,以及加重肾脏的损害等。
另外,由于患者认为已经控制了饮食量,从而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日总热量远远超过控制范围,而且脂肪摄入过多,易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并使饮食治疗失败。
回顾糖尿病饮食治疗历史,在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曾采用单纯主食控制法。因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年国家有关方面新的指导意见是,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不低于130克(约相当于主食量3.5两)。
误区2
肉类食品对血糖影响不大,可以多吃
持这种观点的人,常见于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是些工作较忙、应酬较多的患者,经常参加各种饭局,进食较多肉食后,并未出现较高的血糖,因而产生这种误区。
首先它破坏了营养平衡,过多吃肉类食物,会导致脂肪及蛋白质摄入增加。糖尿病饮食脂肪控制的首要问题是限制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摄入。
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是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的主要膳食因素,分析表明:若将饱和脂肪酸控制在总热能10%及胆固醇低于300毫克,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均可明显下降。
因此,过多摄入肉类食物,会导致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升高,对血脂控制非常不利。
误区3
水果是甜的,含糖量高,血糖指数高者不能吃
在临床中发现,持这种观点的患者并不少,认为水果是甜的,不能吃,因而患糖尿病后极少吃水果。
首先水果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无机盐、膳食纤维、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大多数水果虽有甜味,但含糖量低,大多在20%以下(而主食如大米、面条含糖量在70%以上)。
有人在糖尿病患者中做苹果餐试验,1天食用苹果500克,结果发现患者血糖曲线是平的,未出现血糖峰值,血糖达到一般控制水平。有研究表明,高血糖指数饮食,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确定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第一餐进食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对第二餐餐后的机体代谢有良好的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食用水果是安全的。
但要讲究食用方法,一般要在血糖相对控制的情况下食用建议在两餐之间,并根据食物交换份法,相应地减少主食,不能因为水果血糖指数低而过多摄入,因为糖尿病饮食总量的控制是**的。
误区4
粗粮是膳食纤维,对身体有利,比细粮好,因此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有些糖尿病患者听说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因此就只吃粗粮,不吃细粮,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作为主食,不论粗粮、细粮,其含糖量非常接近,在75%左右。但小米和玉米富含膳食纤维,能减缓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摄入同量的粗粮和细粮,餐后转化成血糖的程度是有差异的。血糖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患者,用粗粮代替部分细粮是可取的。但在通常情况下,选择粗、细粮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从自然膳食中摄取的等量混合型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糖的临床意义。如果吃太多含有膳食纤维的粗粮,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并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可能造成营养不良。所以,无论吃什么,都应该适度、平衡,选择主食也要粗细搭配。
供稿:内二科 汪久生
关爱自己,保护牙周
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题为“关爱自己,保护牙周”,旨在普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动员和家...
前列腺癌要早发现早治疗
前列腺癌在我国发病率很低,10年前为2~3人/10万人,但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已较10年前增加了4倍左右...
春节聚会血压“有望”升高
又是一年之末,佳节接踵将至。热闹的场面,美味的大餐,人们都希望过一个快乐、祥和的节日,能尽享天伦之乐。然而...
重视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
近年来,随着一项新的检测技术的开展普及,宫颈癌,特别是早期宫颈癌的发现率大大的提高;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
荨麻疹患者的注意事项
荨麻疹俗称风疹疙瘩,又称风疹块。症状是局部或全身性皮肤突然成片出现红色肿块,可剧烈瘙痒,皮疹很快消退,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