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也要防痛风
莱芜市中医医院 2012-11-06
痛风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男子。痛风患者体内缺少某些酶,致使嘌呤代谢异常,尿酸生成过多,来不及排泄。血液中尿酸盐多了,处于过饱和状态,就会析出微小结晶沉积于关节滑膜,引起无菌性炎症,诱发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如不加以治疗,迁延日久,病变可侵蚀骨质,损害关节,出现僵直,影响活动。尿酸盐结石是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结石的重要来源,肾脏实质结石可损害肾功能,进而威胁生命。
众所周知,高嘌呤饮食、饮酒、疲劳是痛风症状的常见发病原因,气候变化也与痛风关系密切。关节受寒,皮肤温度降低,血液中的尿酸便易在局部沉积。此外,在受凉情况下,关节部位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循环不良,均为关节炎的诱发因素。读到这里,一些读者或许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天气炎热时,痛风不易发作。
错。痛风患者既不能受寒,也不能耐热,天热时痛风也容易发作。医史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场上的德军、英军曾深受尿石症折磨,其发病率是土著居民的5倍。这是因为作为外来人员的德军和英军不适应当地炎热气候的缘故。
人类是恒温动物,身体内部各器官代谢产生的多余热量,须不断向外散发。除小部分热量由呼吸、排泄大小便散发出去外,其余主要通过皮肤散热。皮肤散热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散热(辐射、对流、传导散热)和蒸发散热。天气凉爽时,每日蒸发的汗液约500毫升,仅占总散热量的一小部分。天气炎热或重体力劳动时,汗液明显增多。
人体内血液和血管外水分随时交流,保持动态平衡。气候炎热,大量出汗,水分补充不足和不及时,血液浓缩,尿液减少,尿酸容易沉积并析出,常因此诱发痛风症状,同时促进尿路结石形成。泌尿外科医生注意到,肾绞痛往往在夏季或初秋时发作。痛风症状夜间易发,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睡眠时长时间不喝水,体内水分减少,尿酸浓度增高。
医生建议人们,天气炎热时一定要多喝水,以稀释血液,预防或减轻痛风发作及结石形成。一般认为,每天至少喝3升水,出汗后应立即补充水分,睡前可适当饮水。
必须指出,痛风患者最好选择喝白开水,而不是汤或啤酒。有些食物如牛羊肉、鲤鱼、鹅、蟹、贝类,含嘌呤较多,做成的汤虽然味道鲜美,但嘌呤也和蛋白质一起煮出,进入汤内,患者喝了容易引起痛风发作。饮酒也可促使痛风发作。啤酒本身嘌呤含量虽然不高,但它含有较多的鸟苷酸,代谢后会产生嘌呤,最终形成尿酸。
酸性饮料使尿液偏酸,不利于尿酸排出;尿液碱化则可帮助尿酸排出,使肾脏免受损害。因此,痛风患者宜多食碱性食物如奶类、蔬菜、水果等,咖啡、茶、可可等不须控制,含碱饮料如苏打水等可适当饮用。
此外,除了注意以上诱发因素外,痛风患者还要加强其他保健措施,如减肥、戒烟、避免暴饮暴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