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干眼症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院 2012-11-06
秋天是一个多燥的季节,干眼症的患者越来越多。干眼症又名角结膜干燥症,是指由于泪液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的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中医称之为“神水将枯”、“白涩症”。
干眼症病因复杂, 除了长期大量近距离用眼尤其在视频终端用眼导致的视疲劳外,还与全身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长期的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焦虑、抑郁等情志异常,从而导致人体五脏功能紊乱,清气当升不升,浊气当降不降,虚实夹杂,目失濡养。
传统中医药学对干眼症病因病机的认识:《证治准绳七窍门》有载“神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眼科大全》谓“目珠外,神水枯涩而不润泽”。《审视瑶函》谓“此症俗呼白眼,其病不肿不赤,只是涩痛,乃气分隐伏之火,脾肺络湿热,秋天多患此。”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我们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燥热伤津,津不上呈于目,又加上久视伤血,目失濡养而致。
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干眼症虽为眼表疾病,但与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方能视万物”。局部治疗只能治标,难以凑效。我们临床采用全身辨证综合治疗,中药以调理五脏为主,清、解、润并用,研制出石斛爽目颗粒,配合针刺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培本固元通络泄毒——男科...
男科根据中医“内病外治”观点,制定了“温通散”“通泄散”两个贴敷验方。“温通散”有温通经络、培本固元的疗效...
慢性胃炎秋季如何合理膳食
随着炎炎夏日的过去,人们的食欲也逐渐好了起来,“贴秋膘”也让人过足了口瘾,但是由于长夏之时,湿气太盛,立秋...
中医药防治干眼症
秋天是一个多燥的季节,干眼症的患者越来越多。干眼症又名角结膜干燥症,是指由于泪液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
炎热夏季谨防上火
中医认为,夏季是一年之气最旺盛的季节,也最容易出现“上火”症状。门诊就诊患者“上火”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
冬病夏治也需辨证论治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传统的特色疗法,有着上千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随着临床工作的展开,治疗范围也日益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