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医患和谐始于细节——记北京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2012-11-04
转载自《人民日报》1版 人民日报记者 白剑峰 2007年02月19日04:44 “每次到医院做化疗,我的心里都是暖暖的。我想,我是从一个家到了另一个家。”这是一名晚期癌症患者的心声。 在位于北京西四环的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记者感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小气候”:患者总夸医生有爱心,而医生也总说患者素质高。医患之间不是互相猜疑,而是互相欣赏;不是互相抱怨,而是互相赞美。医生的“阳光心态”感染着患者,患者的“乐观因子”鼓舞着医生。 院长游伟程教授说:“医患和谐的本质是尊重生命、尊重人的价值。面对病人,医生不仅要看见病,更要看见人。当医生时时刻刻维护病人的利益和尊严时,医患生态的良性循环就会形成。” 人文素养和技术同等重要 去年8月,施女士在体检时查出胃癌。于是,北京肿瘤医院为她制定了化疗方案。第一次住院时,她情绪十分低落。一天早晨,当全科医生进行大查房时,她正在默默流泪。这个细节被一位细心的医生看见了。半小时后,查房结束了。副院长顾晋教授来到她的床前,问她为什么掉泪,并和她耐心地谈了15分钟。很快,施女士心中豁然开朗。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生命的每一天都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往往成为他们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 一名坐着轮椅的晚期癌症患者前来就诊。医生一见他进来,立刻站起身来,说:“您别动,我来给您看看。”患者顿时感到一阵暖流,他说:“在别的医院,医生从来都是说‘过来,哪不舒服’,只有您主动过来。今后,我哪也不去了,就到这里了。” 一名护士给患者输液,由于患者血管太细,扎一次没成功,又拔了出来。这时,护士轻轻说了声:“对不起。”患者很惊讶,说:“你又不是故意的。”护士说:“生病本来就很痛苦,我不该再增加你的痛苦。”一句话,让患者久久难忘。 副院长张晓鹏教授认为:医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技术的提高同等重要,而人文素养恰恰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我们要培养有情感、有爱心的医生,而不是冷漠的手术匠。 患者利益放在第一 一名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白细胞上升较慢,心里十分焦急,他要求医生多开些贵重进口药。医生告诉他,进口药和国产药价格差三四倍,但疗效差不多,别浪费钱,省下来多买些营养品。 这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很多患者的共同经历。在这里,医生的收入不与科室业务收入直接挂钩,而与医疗质量、服务数量、患者满意度等挂钩。医院规定,每月对医生的处方、用药等情况进行排名公示,对于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此举有效控制了医生的“大处方”,尤其是减少了非抗肿瘤辅助药物的使用。 在采访中,很多患者向记者反映:这里的医生不收“红包”,怎么送也送不进去。去年,有名患者住院后问病友怎么送“红包”,大家都说不用送。可他不信,还是给主治医生送了2000元,结果被退回了。他以为医生嫌少,又送上5000元,还是被退回了。他不甘心,再加到1万元,同样被拒绝。这名患者终于明白了:这里的大夫真的不一样。 医院规定,只要查到收“红包”的,不管年资有多高,一律严肃处理。2004年,一名学术威望很高的教授收了患者2000元,医院查实后,给予他年度考核不合格、工资不晋升、年终奖金停发等处理。院长亲自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其为人师表,吸取教训。此事在职工中引起强烈震动。 肿瘤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也是为患者节约费用的重要手段。医院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了一系列诊断治疗规范,保证了合理治疗,为患者减轻了负担。2005年,该院乳腺癌保乳治疗率达48%,远远高于全国5%的平均水平。 注重沟通化解纠纷 在北京肿瘤医院,新入院医生的第一堂课就是医患沟通的艺术。医院提出,医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更要具备人际沟通的技巧和能力,这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必修课。 术前谈话最能体现医患沟通的艺术。一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民患者,因患梗阻性黄疸住院。术前,医生为了让他明白手术方案,特意画了一张图,告诉他是胆管堵了,胆汁往上回流,所以身上发黄,这次手术就是让胆汁改道,并画出了术中可能选择的四条路径。患者听完后感动得哭了,他说过去从来没有一个医生告诉他怎么做手术,这次一下子就听懂了。 让患者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减少医患矛盾的重要方面。根据规定,医生在提供药物治疗方案时,必须主动告知患者价格、疗效、副作用等情况。同时,根据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制定至少两种选择方案。 为了尽量减少医疗纠纷,医院把“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成员不仅包括医务人员,还吸收了患者、律师、社会监督员等各界代表。他们对所有进入临床的新技术、新药物进行审定,避免患者利益受到损害。 医院还制定了完善的医患纠纷处理制度。患者一住院,就会收到《医疗纠纷解决途径》、《患者的权利与义务》等小册子,告知患者如何处理医患纠纷,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是医患协调办公室的服务项目之一。医患协调办公室人员不是坐等患者投诉,而是经常深入临床一线,在医患纠纷的苗头出现时,就主动介入,从而避免了更大的危机。同时,他们定期到病房访问患者,及时了解患者意见,化解了大量的医患矛盾。 《人民日报》 ( 2007-02-19 第01版 )
我院成为教育部“恶性肿瘤...
12月13日,教育部发出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我院被确定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
p53基因结合放疗治疗宫...
近日,由放疗科张珊文教授负责发起的探索性研究《全国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评价今又生...
北京抗癌协会召开五届四次...
2月5至6日,抗癌协会在九华山庄召开了五届四次理事会,会议由顾晋副理事长主持,游伟程理事长...
我参加结直肠肿瘤外科护理...
在护理部的组织下,结直肠肿瘤外科于3月28日成功举行了一次院级的护理查房,查房的主要内容为...
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医患和...
转载自《人民日报》1版 人民日报记者 白剑峰 2007年02月19日04:44 “每次到医院做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