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什么叫脱肛

北京市肛肠医院   2012-11-01

  直肠粘膜或直肠壁全层,甚至乙状结肠部分从肠腔内脱出达到肛门外者,称为直肠脱垂。一般可根据直肠壁卷入的程度,将直肠脱垂分为不完全性脱垂和完全性脱垂,俗称“脱肛”。脱肛可发生在各种年龄层次的人群中,但多见于体质虚弱的儿童和老年人。脱肛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脱肛是全身气血两虚的局部表现。对其病因的认识与西医学有关直肠脱垂的认识基本相似。实际上一般所说的脱肛,是指有物从肠腔或肛门管内脱出到肛门外的病症,包括了痔疮的脱出、直肠息肉的脱垂、肥大肛乳头脱出、直肠脱出等多种疾病,其中以痔疮脱垂最为常见。

  中医认为脱肛多因人体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或湿热下注、久泻下痢,以致直肠不能收摄固涩。如《诸病源候论》说:“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多固利久肠虚冷所为。”《小儿杂病诸候》中又说“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固利久肠虚冷,兼用气,故肛门脱出,谓之脱肛。”清代《疡科心得集》说:“老人气血已衰,小儿气血未旺,皆易脱肛。”由此可见,脱肛的发生主要有全身和局部两方面的原因。

  西医学认为神经调节功能失常为脱肛的主要原因。常见因素有小儿骨盆支持组织发育不全,不能对直肠承担充分支持作用;直肠前陷凹腹膜反折过低,当腹压增加时,肠襻直接压迫直肠前壁,将直肠向下推出;全身营养不良,骨盆底组织空虚,失去对直肠支持固定作用,以致发生直肠脱出。另外,患者在排便时用力过猛,伴有直肠息肉、痔疮的患者在排便时向下牵拉,可以使直肠粘膜与肌层分离。妇女生育过多或老人之久病,都容易出现固定直肠的周围组织松弛,造成脱肛。

  脱肛的主要症状有脱出物。早期排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复位。随着病情发展,身体抵抗力逐渐减弱,日久失治,甚至咳嗽、负重行路、下蹲时也会脱出,而且不易复位。出血:一般无出血症状,偶因大便干燥时,擦伤粘膜有滴血。坠胀:由于粘膜脱垂引起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产生坠胀。嵌顿:如脱出物未能复位,可引起发炎肿胀,并导致嵌顿。部分患者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乏力,常有粘液自肛内滴出,以致有潮湿感。粘液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

资讯推荐

引起便血的疾病有哪些

  血随粪便排出或血粪相混称为便血,不论是便前或便后带血、滴血、射血或脓血,凡肉眼能看到的称为显性出血。血便色...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容易患肛...

  过去认为痔等肛肠病以男性为多,有“十男九痔”“十女九带”的说法,其实妇女在日常生活中骨盆脏器受压迫和血液受...

怎样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排便应有一定规律,如果经常拖延大便时间,可使排便反射减弱,引起习惯性便秘。因此,要治疗便秘...

肛肠疾病科普知识

  1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保持肛门清洁:常用温水清洗肛门,...

肛周分泌物常见于哪些肛周...

  肛门周围皮肤上有许多皮内毛囊、汗腺及皮脂腺,肛管内又有肛腺分布。所以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