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痛要注意下肢动脉闭塞
中山市人民医院 2012-10-26
在老百姓的认识中,腿痛多数以为是风湿、痛风、肌肉劳损等等,但很少人知道,腿痛其实有很多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的。
据资料显示: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发病率在75岁则高达29%以上。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75%伴有周围动脉闭塞。一旦发生下肢动脉缺血,截肢率高达5%。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又一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不同于心脑血管疾病,公众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缺乏基本的认识,往往到出现严重的下肢缺血坏死时才被诊断此病。这就导致了病情的延误,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甚至不得不以截肢为代价以拯救生命。近2个月来,我科陆续收治了数例这样的病人,最终需以截肢治疗,可惜又可悲啊。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公众对心肌梗死、脑梗死有较多的认识,比较重视。但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缺乏基本的认识,导致诊断、治疗延迟。第二,由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早期症状轻,容易与一些常见病如风湿关节炎、痛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混淆,所以很多病人去看中医科、骨科、风湿科等,容易导致误诊,错过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较好时机。
其实,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很容易通过平时生活中的自我检查发现的。在这里我介绍一下自我检查和发现该病的简单方法:
第一,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常见于中老年,早期症状轻微,到出现明显症状是已有明显血管病变了。最常见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症状就是——间歇性跛行。其表现为病人在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不适,但走一段距离的路或一段时间后患病下肢就会出现酸胀不适感或乏力,以致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在临床上我们把这种症状称之为间歇性跛行。如果出现此症状,同时伴有肢体怕冷,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时,需考虑此病。
足背动脉检查位置
第二,通过自我检查发现问题。现在人们都很注重健康,很多人家中都有电子血压计。这样就可通过平时的自我检查发现问题了,或者到门诊做同样简单的检查亦可。我们专业术语叫踝肱指数——即指下肢血压(踝部动脉压)比上肢血压(肱动脉压)。如果比值少于0.9,则预示着有动脉硬化闭塞的存在。
最后,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高位因素的中老年人,每年体检做一次踝肱指数、下肢动脉彩超等检查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的重要措施。
以上方法只是作为一种大众普的知识,最终诊断该病,当然是在有血管专科的医院诊治是最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