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像段子,对吧?可这事真有人干过。菜市场口子上,老李蹲着抽烟,一边咳一边说:“我闺女在口腔诊所上班,他们那儿,刷医保卡比超市刷卡还顺溜.”他吐出一口烟圈,眯眼,“一个人拔四颗智齿,账单八千多,全走她同事的卡。”
医保卡?不是实名制吗?
是啊,按理说是!但规则总有缝。比如,有些地方查得松。比如,有些人胆子大......比如,有人觉得“反正国家的钱,不花白不花”。
我表哥去年补牙,两颗,花了三千。他没卡。他小姨有。小姨六十岁,一辈子没进过牙科诊室。结果那天,小姨的卡刷了两千七,名字签得歪歪扭扭,护士看都没看。医生只问了一句:“带证件了吗?”表哥掏出一张身份证,点头。完事。
这算什么?冒用?套保?骗?
没人管。至少当时没人管。结完账,医生递来一杯温水,“注意别吃辣。”语气熟得像邻居。
医保局呢?稽核系统呢?
系统是有。可数据更新慢。今天刷,明天传.有的地方一周才同步一次。你今天拿三张卡轮流刷,等系统反应过来,黄花菜都凉了。再说,一个卡一年额度五千,三个人就是一万五。拔个牙,种个牙,轻轻松松就顶上去。没人盯着看谁刷得多。除非你一个月刷三十次,那才惹眼。
可问题是,这钱是谁的?
表面看是国家的,其实是大家的。你交医保,我也交。你生病报销,我也指望那一天.现在你拿**卡拔牙,省了三千,可将来我住院,发现账户没钱了——谁负责?
没人负责.
前阵子听说老家那边查了一波。某连锁牙科,半年刷了两千多次医保卡,其中三百多笔是同一个人的卡。监控调出来,人根本没去过。签字全是代签。最后店关了,老板跑了,罚了十几万。可那点钱,比起他们赚的,九牛一毛。
更离谱的是,有人专门收卡。街边小广告,“闲置医保卡,高价回收”。一百一张,二百也行。拿去干嘛?洗钱?套药?还是继续往牙科送?
药店早就不让随便刷了。感冒药 创可贴,刷个十块八块还行。阿莫西林?板蓝根?不行了。系统盯得紧.可牙科不一样。项目复杂,价格虚高,水分大。一颗种植牙,成本三千,收费两万。中间这一万七,怎么拆分?怎么报销?外人看不懂.懂的人,也不说。
有个护士私下讲,他们那儿“优化”账单是常态。本来拔牙八百,写成“牙体缺损修复+根尖处理+术后护理”,变成一千五。医保报七成,个人付四百五.患者觉得便宜了,诊所多收了钱,医保卡刷得欢快。三方都笑。
三个人的卡,轮着刷。张三拔牙,李四补牙,王五洗牙。一人刷一次,看起来不显眼。系统里,每个人年度支出中等偏上,不触发预警。可实际呢?张三根本没病,李四去年才看过,王五连牙线都不用。
这种事,查起来难。跨区域更难.你在A市工作,老家在B市,卡在C市刷。三地系统不通,信息不联。等发现异常,早过了追溯期。
有人说了,自己卡自己用,何必折腾?
问题是,不够用啊。拔颗阻生齿,三千起。种一颗牙,动辄上万。医保报不了多少。自费部分压下来,普通人喘不过气!于是就想歪招。能蹭一点是一点。亲戚的卡,朋友的卡,同事的卡,谁的都行。
道德感呢?良知呢?
一开始也有。刷第1回,手抖。第2回,心虚。第3回,习惯了。第4回,还得找新卡。
最怕的是出事.比如,卡主突然住院,发现额度被刷爆了。或者,异地就医报销不了。那时候才知道,原来卡早就被人用过七八次。
但后悔没用。制度漏洞摆在那儿,就像马路上有个坑,没人填,总会有人掉进去。有人掉一次,有人推别人下去。
也有人说,反正医保基金那么多,少我这点算什么?
话糙理不糙?不。差远了!基金是池子,你舀一瓢,我舀一瓢,池子早晚见底。真到那天,谁都救不了。
可现在呢?风平浪静。牙照拔,卡照刷。医生照开单,护士照刷卡。打印机“滋滋”响,小票一张张吐出来,上面印着陌生的名字,陌生的金额,和一段没人细看的消费记录。
有一天会管吗?
也许。但不是现在。
听说最近有些地方开始人脸识别了......刷卡得先扫脸。匹配不上,直接锁卡。听着挺严。可人脸也能造假。照片 视频 甚至面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再说了,执行力度呢?小诊所图省事,睁只眼闭只眼。“反正又不是我掏钱。”
这话我听过太多遍了。
不是我掏钱,随便刷;不是我生病,不在乎;不是我吃亏,不着急。
可总有一天,轮到你。
到时候,卡里空的,账单厚的,医生摇头,“抱 歉,报不了。”
你站在诊室门口,手里攥着那张曾经刷过别人牙费的卡,忽然明白——
有些便宜,吃着吃着,就把自己吃进去了。
这就是“拔牙刷三个人的医保卡”这篇文章的内容。 希望你每天都能睡个好觉。 不失眠,不做噩梦。 睡前泡泡脚,很放松。 对身体也好. 小提醒:多和朋友聊聊天。 心情会更轻松,更开心。
2025-10-29 15: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