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中暑了胃痉挛

    天热得像蒸笼。昨天下午还在外面走,太阳毒得很,脑袋一沉一沉的,脚底下打飘。回来就躺下了,可没过一会儿,胃突然抽起来,拧着疼,像是有人拿根绳子在里面绞。

    喝水?喝不下。一口下去全顶在胸口,咽不下去还反酸。想吐又吐不出来,干呕了几声,脸都白了。空调开着,冷风直吹,可身上还是黏糊糊的,汗出不来,闷在皮肤底下,难受。

    以前也中过暑,但没这么狠。这次不一样,胃像是被谁攥住了,一阵一阵地紧缩。坐起来不行,躺平也不行,蜷着身子稍微好点,但也就那么几分钟。邻居说可能是热伤了脾胃,气血乱了,肠胃跟着抽筋。听着有点玄,可现在顾不上分辨对不对,只想让这劲儿过去。

    厨房里熬了点绿豆汤,凉了再喝。第1口下去,胃更紧了,像是警告:别乱来.只好放一边。后来想起小时候奶奶的办法——生姜红糖水。家里没红糖,用黄冰糖凑合,切两片姜扔进去煮。喝了一小碗,额头开始冒细汗,不是那种湿漉漉的虚汗,是热出来的,反倒觉得松快了些。

    人躺着,脑子却乱跑。想到前两天还在工地干活的朋友,中午没躲进阴凉,直接晕倒在水泥地上。送医院了,说是重度中暑,进了急诊。他平时壮得像头牛,结果太阳底下站三小时就倒了。人啊,在自然面前真不算什么。

    胃还在疼,但频率慢了。摸肚子,上腹那块硬邦邦的,轻轻按就跳着疼。不敢使劲。翻个身,动作大了又抽一下。这时候才意识到,中暑不只是头晕 出汗多那么简单。它能钻进身体各个角落,哪儿弱攻哪儿.

    有人说中暑是“热邪入体”,中医讲这个。西医说是体温调节失衡,电解质紊乱。说法不同,可疼起来都一样。我信哪个?都信一点吧。反正现在不是辩论的时候。

    喝了点淡盐水,温的,一小口一小口抿.喉咙干得冒烟,可喝太快怕刺激胃。盐味在嘴里化开,有点恶心,但忍住了。记得以前军训时教官说过:出汗多了光喝水不行,得补点盐。当时嫌烦,现在懂了。

    傍晚时候,雨下来了.雷声轰隆隆滚过,空气一下子软了.窗户开着,风吹进来,带着土腥味。人清醒了些,胃也没那么闹腾了.试着吃了半片面包,干巴巴的,嚼着费劲,但没吐,也算进步。

    夜里睡得断断续续.梦里还在走路,太阳晒着后脖颈,烫得慌。醒来发现枕头湿了一片,不知是汗还是口水.摸脉,跳得快,不稳.不敢量体温,怕看到数字更心慌。

    第2天早上,症状轻了。能喝粥了,小米熬得烂烂的,加一点点盐。胃慢慢接受了,没再反抗.站起来也不那么晕了,虽然腿还有点软。

    回想整个过程,有几个地方挺后悔。一是出门没戴帽子,以为就走几步路没关系;二是包里没带水,渴了也没得喝;三是回来立马开**风对着吹,可能反而让毛孔闭得太急,汗出不来。

    还有,不该一开始就不当回事。觉得“就是热一下,歇会儿就好”,结果拖成这样.中暑这东西,来得悄无声息,等你察觉,身体已经扛不住了。

    现在知道为啥老人总说“避暑如避箭”。夏天的热,真能伤人。尤其现在气候反常,一天比一天热得离谱。以前四十度是新闻,现在成了常态。

    胃虽然好了些,但还是隐隐发胀。吃东西特别小心,油腻的碰都不碰。辣椒?想都别想。连葱姜也不敢多放。肠胃像是受了惊的小动物,一有风吹草动就缩回去。

    朋友来看,带了瓶藿香正气水。深褐色的液体,味道冲鼻。喝了一口,嗓子眼辣,胃里却暖了一下。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有用,反正没加重,就算不错。

    这几天变得特别敏感。听到谁说“头晕”“恶心”,立刻警觉。办公室同事说空调太冷,我反而劝她调高点,“别贪凉,伤脾胃”。这话从我嘴里说出来,连自己都觉得怪——以前最讨厌唠叨的人,现在成了那个唠叨的。

    身体在恢复,但节奏完全被打乱了.工作落下一堆,电话懒得接,信息回得断断续续。不是不想理,是没力气。中暑后的疲惫,是那种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累,睡十小时照样睁不开眼。

    医生说,中暑后调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状态。有的人好了跟没事一样,有的反复低烧 食欲差,拖上几周。我不想拖,可也不敢乱补,怕适得其反.

    现在每天就是:喝水 少吃多餐 避开高温时段出门。阳光最烈的时候,宁愿宅着。阳台晾衣服都挑早晚。生活突然变得极简,简单到有点无聊,但安全......

    有时候想想,人其实挺脆弱的......一场高温,一次疏忽,就能让你在床上躺好几天!胃还在隐隐作痛,提醒我:别再小看天气,别再硬撑。

    窗外雨停了。太阳又露脸,但没那么刺眼.风里有股潮气,闷着,但还能忍。我坐在阴凉处,手里捧着一杯温水,一口一口,慢慢喝。

    这就是关于“中暑了胃痉挛”的内容。   别老坐在办公室。   多出去走走。   动一动,筋骨舒服。  血液循环好了,身体更轻松。   健康小提醒:咸菜 腌制食品少吃点。   对血压有好处。

    2025-10-28 08:40:18

成人发热待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