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进诊室的时候,手心全是汗!裤子口袋里那张化验单像块烧红的铁,烫得他坐立不安.医生说了什么,他只听见“精子活力偏低”这几个字在耳朵里来回撞.脑子里突然闪过结婚前夜父亲拍他肩膀说的那句:“早点要孩子啊。”当时他还笑,现在却笑不出来。
检查做了三次。第1次说是偶然,第2次开始查生活习惯,第3次直接建议做精索静脉彩超。排队等结果那天,他在医院走廊抽了半包烟,一根接一根,没味儿.媳妇坐在旁边低头刷手机,其实他知道她根本没看进去。两人之间安静得可怕,像隔着一条河,谁都不肯先开口。
老家亲戚问起孩子的事,总是一句“还早呢”打发过去。可哪早?都三年了。丈母娘去年春节吃饭时看似无意地说:“隔壁老张家的儿媳,头胎生了个大胖小子。”筷子悬在半空,空气凝住。他低头扒饭,米粒粘在嘴角也不擦。
治疗方案换了三回。中药喝了两个月,药罐子堆在厨房角落,黑乎乎的残渣干在锅底。后来改吃西药,每天定时提醒,手机闹钟设了五次,生怕漏服。有次出差忘了带药,半夜惊醒,心里像被猫抓了一样。第2天一早就往回赶,同事以为家里出事。
运动开始坚持跑步.凌晨六点小区空荡荡的,路灯还亮着,影子拉得很长。跑着跑着就想起大学时候,那时候一口气能绕操场十圈,现在五圈就喘得厉害。路边狗叫,他也跟着吼了一声,没人听见。
心理压力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压久了骨头会变形。有阵子脾气变得特别冲,媳妇说句话都觉得是讽刺。有天她洗衣服时随口一句“你袜子又丢了一只”,他猛地摔了洗衣篮。事后后悔,又不知怎么道歉,只能闷头叠衣服......
朋友聚会最怕聊到孩子。有人晒娃照片,他笑着点头,心里却像灌了铅。一次酒喝多了,脱口而出:“你们懂什么,试了半年怀不上,连做人都不像了。”全场静了几秒,有人岔开话题,有人假装没听见。他再也没提过这事。
激素指标反反复复.高了吃药降,低了又要补。抽血成了家常便饭,胳膊上针眼摞针眼。护士说他血管难找,扎了好几次才成功......他自嘲:“反正也不靠这个传宗接代。”
试管婴儿?想过,但一听费用和成功率就退缩了。不是钱的问题,是怕失败。一次失败还好,两次呢?三次呢?夫妻俩都没明说,但眼神里的犹豫藏不住。晚上躺在床上,背对着背,中间隔出一道看不见的沟。
有时候半夜醒来,盯着天花板发呆.想不明白为什么偏偏是自己。抽烟喝酒不算多,作息也算规律,工作也不算太累。可身体就是不配合。体检报告上写“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可为啥就是不行?
有次在儿童游乐区等红绿灯,一个小男孩挣脱妈妈的手往马路冲,他下意识冲上去拽住。孩子吓哭了,妈妈连声道谢!他摆摆手走开,走出十几米,突然停下,蹲在路边干呕起来。没吃坏东西,就是胸口堵得慌。
治疗断断续续两年。期间换过医生,听过偏方,甚至去庙里烧过香。香火缭绕中闭眼许愿,说出来的话自己都觉得荒唐,可还是说了.求个心安吧。
后来情况有点好转。复查数据往上爬了一点.医生说“有希望”,语气淡淡的,但他听出了松动。回家路上买了束花,粉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媳妇接过花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好久没见她这么笑。
过程没那么线性。好一阵,坏一阵.像天气,阴晴不定。有时候觉得快到了,下一秒又跌回去。但人奇怪,熬着熬着,反而没最初那么崩溃了。
现在他们不常提“孩子”了.偶尔说起,语气平和些。领养?想过,但政策门槛高,材料复杂!再说,父母那边能不能接受也是问题。这些话不再躲着,但也不深谈,像搁在抽屉最里面的东西,知道在,不必天天翻出来看。
男人不育这事,外人看来可能只是“生不了孩子”。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它扯动的是整个人的存在感。身份 价值 尊严,全被卷进去搅.你以为坚强就够了,其实脆弱才是常态.
他现在还是会焦虑。看到别人抱孩子,还是会心头一紧。但学会了不躲。有时候甚至主动去逗邻居家的小孩玩。笑是真的,酸也是真的。
日子还在过.检查单依旧塞在抽屉深处,没扔。留着,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提醒自己——有些路,走得慢,也不等于走不到头。
这就是关于“男性不育经历分析表”的全部内容。 希望能帮到你。 吃得好,睡得香,精神才足...... 坚持健康生活,身体自然棒. 小提醒:动一动,更有劲儿。
2025-10-24 18: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