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中耳炎手术后耳鸣加重

    手术做完,耳朵是通了。可那声音,嗡——嗡——嗡,像老式冰箱半夜启动,没完没了。

    之前耳闷,闷得脑袋发沉,像灌了水泥。医生说中耳积液,鼓膜穿刺,上乳突痊愈,把那堆黏糊东西清干净就行。话是这么说,做完反而更吵了.不是外界的声音大,是脑子里响,左耳那一侧,像是塞了台微型电风扇,二十四小时转。

    躺下最难受。安静的房间,心跳都听得见,何况这嗡鸣。翻个身,声音好像还跟着变调,时高时低,偶尔夹杂“咔哒”一下,像齿轮错位。白天人多还好,有背景音盖着。夜里,越想忽略它,它越响。有时干脆坐起来,开灯,翻手机,刷点不痛不痒的视频,等困意回来.

    复查时问医生。他拿着耳镜照了照,“鼓膜长得不错,伤口愈合挺好。”语气轻松。我却急了:“那这耳鸣怎么回事?以前没这么厉害。”他顿了顿,说术后反应吧,神经受刺激,慢慢会退。又补一句:有人做完了反而耳鸣减轻,你这个……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这话听着像安慰,也像推脱.我知道他没恶意,但心里堵。花了时间,挨了刀,结果换来更烦人的噪音。是不是手术搞错了什么?比如碰到了听小骨?还是清理时太狠,伤了内耳结构?这些问题我不敢深问,怕显得质疑医生。但念头在脑子里打转,一圈一圈。

    网上查。不能太信,但忍不住看.有人说术后耳鸣是暂时的,三个月到半年能缓过来.有人说一辈子这样了,只能习惯。还有人讲自己做了两次手术,一次比一次糟。看得心慌。关掉页面,又打开,反复几次,最后索性不看了。信息太多,反而更乱。

    家里人劝:“别总想着它。”道理懂。可你能不想吗?就像脚趾头突然开始跳,你不看它,它还在动.耳鸣就是这种存在感极强的东西......你以为转移注意力就行,可安静一来,它立马冒头。

    试过白噪音。手机下载几个app,放雨声 海浪。起初有点用,像是给耳朵戴了层薄纱.后来适应了,雨声海浪和耳鸣混成一团,反倒更复杂。关掉,世界清静一秒,然后那嗡声又爬上来,熟门熟路.

    也试过按压耳屏,或者轻轻拉耳廓。有时候声音会弱半秒,像接触不良的耳机。一松手,原样回归.像在跟自己玩捉迷藏,藏的却是烦恼。

    听力倒是恢复了些!以前听人说话要侧头,现在不用了.可听得清了,耳鸣也更清晰了。讽刺。像是付了代价换来的平衡。

    有天去菜市场,嘈杂得很。猪肉摊剁骨头,哐哐响。卖鱼的吆喝,小孩哭闹。就在这一片乱里,忽然发现耳鸣淡了。不是消失,是被压住了。像小火苗遇到大风,缩在角落。那一刻竟有点感激这吵闹。原来不是声音本身的问题,是对比。安静成了放大器。

    从那以后,我开始主动制造点背景音。煮饭时留水龙头滴水,看电视不关字幕,哪怕不看也开着。洗衣机转起来,特意不关阳台门。这些细碎声响,成了掩护。

    朋友说,你这是心理作用。也许吧。可心理和生理哪分得那么清?耳朵出问题,脑子先受不了!神经通路乱套了,信号错接,谁说得准?

    也有时候,一整天都没注意它。忙起来,赶项目,带孩子,吵架,甚至只是蹲着拔草,它就消失了。等闲下来,才想起来:哦,刚才没听见那声音.说明它并非铁板一块,会躲,会歇。

    最近一次复查,医生换了说法:“神经需要时间修复。你现在感觉加重,可能是注意力全在这儿了。”我没反驳。他说得对,也可能不对。但至少,我不再天天盯着它看了.

    那天走出医院,阳光刺眼。路边小贩在烤红薯,糖稀在表皮冒泡,滋滋响。我站那儿看了会儿。耳鸣还在,但被那点生活的声音盖住了.

    有些事,治不好,就得学着共存......

    ,希望大家看完“中耳炎手术后耳鸣加重”能有帮助。愿你每天吃得好,睡得香,精神足。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自然会更棒。健康小贴士:每天笑一笑,年轻十岁不是梦。

    2025-10-24 16: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