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毒得像铁锅盖在头顶。人走在路上,影子都快被晒化了。前天下午三点,老陈骑车去菜场,回来时脸发白,嘴唇干裂,说话打飘。他一进门就瘫在沙发上,嘴里嘟囔着“热死了热死了”,可奇怪的是——身上一点汗都没有!
不出汗?不对劲.正常人热到那种地步,早就大汗淋漓,衣服湿透。可老陈的衬衫干得像刚从柜子里拿出来。他老婆一开始还以为他是装的,嫌累,故意夸张。拍了他两下:“起来洗个澡去!”没反应。再摸额头,烫得吓人。
送医院的路上,车窗全开,风呼呼地灌进来。可老陈还是不流汗。医生看了几眼就说:中暑,重度。现在身体已经失控了,散热系统罢工了。就像一台发动机,冷却液没了,还在高速运转,接下来就是爆缸。
人体本来靠出汗蒸发来降温。汗一 流,热量带走,体温稳住。可一旦脱水严重,或者环境太闷,汗腺直接罢工。这时候体温蹭蹭往上升,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度……脑子开始迷糊,心跳乱跳,血压忽高忽低。最怕的就是热射病,那个东西要命。
老陈那天其实已经有征兆了。早上出门时头有点晕,以为是没睡好。中午吃了点冷饭,胃里不舒服,也没当回事。下午太阳最猛的时候还非要去买便宜两毛钱的西红柿。他说:“省一块是一块。”结果省出问题来了。
医院打了点滴,冰袋敷脖子和腋下。护士说不能急着退烧,得慢慢来。太快反而伤器官.第2天人醒了,第1句话是:“空调费是不是又涨了?”他老婆差点哭出来。
有些人以为中暑就是头晕恶心,喝点藿香正气水就行。其实真不是.有的人中了暑,满脸通红,一身汗;有的却是脸色发灰,皮肤干巴巴的,像被抽走了水分。这种反而更危险。因为你看不出异常,他自己也意识不到。等发现时,可能已经进了ICU。
小区里有个大爷,去年夏天也是这样。坐在树荫底下乘凉,摇着蒲扇,看着没事。邻居打招呼,他还笑呵呵地说“今天不算热”。可半小时后人就歪在椅子上,叫不醒.送到医院,体温四十二度.抢救三天,没救回来。
别光看有没有出汗。要看整个人的状态.有没有说话不清?走路晃?眼神发直?喘得厉害?哪怕只是觉得“心里发慌”,也得警惕。特别是老人 小孩 慢性病的人。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本来就弱,一不留神就栽进去!
还有些人喜欢猛吹空调。一进屋就把温度调到**,对着风口吹。其实不好。身体突然从高温进入低温,血管剧烈收缩,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尤其是刚出完汗,毛孔张开,冷风一激,寒气钻进去,第2天准头疼。
补水也不能光靠口渴才喝!等你觉得渴了,说明已经轻度脱水了!应该定时喝,少量多次。白开水好,淡盐水也行。茶和咖啡利尿,喝多了反而加速失水.绿豆汤不错,但别放太多糖,甜的喝多了更口干。
前几天我路过一个工地,几个工人蹲在墙角吃饭。没人打伞,也没人戴帽子。其中一个笑着说:“习惯了,我们这身子扛得住。”我不信。谁的身体都不是铁打的。再耐热的人,连续几天高温作业,迟早会垮。
他们中午休息也就一个小时,趴在钢筋堆旁边眯一会儿。地上滚烫,空气里全是沥青味。那样的环境,别说干活,站十分钟都够呛。可他们还得干。为了钱,为了活路,只能硬撑。
可人真的能靠“习惯”战胜自然吗?我不信!太阳不会因为你习惯了就少晒你一秒。高温也不会因为你说“没事”就自动退散......身体有它的极限。到了那个点,崩溃就是一瞬间的事。
老陈出院后变了个人。家里买了两个风扇,轮流转。白天拉窗帘,晚上开窗通风。再也不贪那两毛钱的便宜菜了。他说:“命比钱重要,这话以前听过,不当真。现在信了.”
街边卖冰棍的老太太也学乖了。以前她整天坐在摊位前晒着,现在支了个遮阳棚,自己躲在后面,手里攥着一瓶淡盐水。有人问她怎么不常出来了,她说:“我不怕热,我怕倒下。”
其实哪有什么不怕热的人.只有还没出事的人罢了。
有时候想想,人对天气的应对,挺原始的。几千年前靠树荫,现在靠空调......工具变了,可身体还是那个身体。它不会因为你住在城市,穿西装打领带,就突然变得耐高温了.
别逞强。觉得不对劲,赶紧躲阴凉地儿。别等不出汗了才想起喝水。那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那天傍晚,我看见老陈坐在阳台的小板凳上,端着一碗绿豆汤,慢慢喝.夕阳照在他脸上,暖而不烫。风吹过来,带着一点凉意。他没说话,只是点点头,像是在跟自己确认:我还活着,挺好。
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啦!愿你每天都顺顺利利,身体舒服,没有小毛病。记得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一直健康哦。小贴士:秋冬多喝点汤水,润润肺 养养胃,特别合适。
2025-10-24 14: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