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太阳像块烧红的铁,压在头顶上!空气不动,闷着,黏在皮肤上.人走在路上,脚底发软,一步比一步沉。树影子都懒得晃,蝉叫得断断续续,像快没电的录音机。
有人开始不对劲了。脸先是红,通红,像喝醉。然后突然白了,煞白。嘴唇干裂,说话含糊,声音飘着,听不清。有人扶墙站着,手抖,腿打颤。有人蹲下,头低着,汗流成河,可身子烫得吓人。体温计一量,三十九度多,甚至四十度。医院里空调开到**,走廊还是挤满了人。
中暑不是一下子来的。前头有征兆。头晕,像被人轻轻推着后脑勺。恶心,胃里翻腾,吃不下东西。心跳快,咚咚地撞胸口。注意力散,看什么都模糊,记不住话。这时候该躲阴凉,喝水,休息。可很多人不听,觉得“没事,扛一扛就过去了”。结果呢?扛不住了。
有个工地上的大叔,上午还搬砖,中午就倒下了。工友喊他,不应。拉起来,眼神发直,嘴里嘟囔些听不懂的词。赶紧抬到树荫下,解开衣服,拿水往脸上泼。人抽了一下,哼了声,又不动了。救护车来得慢,路上堵。送到医院时,人已经意识不清,医生说“再晚半小时,命难保”。
还有个老太太,在菜市场门口晕倒。手里还攥着刚买的青菜。路人围过来,有人说掐人中,有人递矿泉水。可她嘴唇发紫,呼吸浅得几乎看不见......旁边卖水果的小贩认得她,说她每天六点就出门,走五站路来买便宜两毛钱的黄瓜.那天特别热,她没带伞,也没戴帽子。太阳晒了两个钟头,终于撑不住了。
中暑分轻重。轻的,就是头疼 乏力、出大汗。坐树底下歇会儿,喝点淡盐水,缓过来了。重的,叫“热射病”,体温调节系统彻底瘫痪。身体不像自己的了,器官开始罢工。肝、肾 心脏,一个接一个出问题。抢救要进ICU,插管,降温毯裹全身,冰袋塞腋下、脖子、腹股沟。过程凶险,有些人醒不过来。
奇怪的是,年轻人也中招。健身房里,空调坏了好几天,没人修。一个小伙子练完深蹲,站起来眼前一黑,直接栽地上。嘴角流白沫,四肢抽搐。教练慌了,赶紧打120。后来听说,他前一天熬夜打游戏,早上只喝了杯咖啡就来训练。空腹、缺水、高温,三个条件凑齐,身体瞬间崩溃.
老人更危险。他们对温度不敏感,屋里三十多度,还穿着长袖.有的舍不得开空调,嫌费电。子女打电话问:“热不热?”答:“还行。”其实已经迷糊了。等发现时,人躺在地板上,手脚僵硬,送医途中心跳停了两次。
小孩也不能大意。幼儿园组织户外活动,老师带着做操。太阳正毒,孩子一个个脸红扑扑的。有个小男孩突然蹲下哭,说“眼睛看不见”。老师以为闹脾气,哄了几句.可孩子接着吐了,倒在沙坑里。送到医院,说是中暑引发短暂性失明,万幸恢复得快。不然……谁都不敢想。
医院急诊科那几天忙疯了!护士说,一天接十几个中暑的,最怕遇到昏迷的.血压测不出,心率乱跳,血化验全是异常指标。抢救像打仗,一群人围着一个病人转。家属站在门外,脸煞白,手捏着挂号单,一句话不敢问。
降温是第1要紧事。脱衣服,扇风,冷水擦身。不能用冰水猛浇,会休克......也不能捂汗,老观念害人。有人觉得“出汗就好了”,结果越捂越热,体温飙得更高。正确做法是缓慢散热,让身体自己调回来。
补水也有讲究。光喝白水不够,电解质丢了,得补盐。运动饮料可以,但糖太多也不好。淡盐水最稳妥。可很多人等到口渴才喝,其实那时已经轻度脱水了!预防才是关键——别在太阳最烈的时候出门,穿宽松浅色衣服,戴帽子,随身带水壶。
可这些道理,平时谁在乎?天气预报说高温,人们照旧赶地铁、骑电动车 排队等公交。地铁口一股热浪扑上来,像开锅的蒸笼。有人下车就扶墙,喘气。保安递瓶水,说“慢点走”。可下一拨人涌进来,谁还顾得上谁?
夜里也好不到哪去。老小区没电梯,楼上像蒸笼。一家三口睡阳台,铺凉席,吹风扇.风扇对着人吹,吹久了反而不舒服.半夜孩子发烧,家长才发现室温三十二度.空调外机全在晒太阳,效率低得可怜。
中暑这事儿,看着简单,真遇上就慌。有人以为喝藿香正气水就行,可那只是缓解轻微症状。真到了高热昏迷,靠药没用.物理降温加送医。时间拖不得,一分钟都金贵。
也有人恢复了,但落下毛病。头晕,记忆力差,干活没力气。医生说这是神经系统受损,恢复得看运气。有的人几个月才能正常上班,有的再也干不了体力活。
最怕的是,热浪一波接一波。刚缓两天,又四十度。街上行人少了,外卖骑手还在跑。头盔一摘,满脸通红,汗顺着脖颈往下淌.他们不敢停,单子超时扣钱。可身体不听使唤,有骑手送餐途中摔车,人没事,饭洒了,坐在路边哭。
夏天还没完.树影还是不动。蝉还在叫,断断续续。
希望你每天都能睡得香,不被吵醒,也不做噩梦。好睡眠,身体才更健康......小提醒:吃得清淡点,肠胃轻松,整个人都会更舒服。
2025-10-24 13: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