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喝多了,尿就多。这事儿好像挺自然的.可有时候,喉咙一疼,喝水像打仗,一杯接一杯,厕所跑得也勤。急性咽炎那会儿,我就这样。嗓子像被砂纸磨过,吞口水都费劲,医生说多喝水,于是水瓶不离手。一天下来,小便七八次,颜色淡得像白开水。正常吗?不知道。反正没人在乎,只觉得喝总比不喝强。
其实喝水确实能缓解咽部不适。水分冲走分泌物,稀释黏稠的东西,让喉咙没那么干痒。但喝太多呢?膀胱开始抗议,夜里得起两回。白天坐办公室,刚坐下没半小时,又得溜出去上厕所.同事笑我:“你这是水厂入股了?”我也笑,可心里嘀咕:这尿频是不是哪里不对?
查过一点资料,说大量饮水会增加肾脏负担。不过健康人一般扛得住。除非本身有肾问题,否则不至于出大事。但急性炎症期间,身体本来就在打仗,免疫系统忙着对付病毒或细菌,这时候猛灌水,算不算添乱?没人说得清。医学书上写“适量饮水”,可“适量”是多少?一千五?两千?个体差异大得很,谁给划条线?
我记得有天喝了将近三升水。结果下午腿有点浮肿,脚踝按一下一个小坑。吓了一跳。赶紧停水两小时。晚上肿消了。后来不敢这么疯了。适量……大概就是口不干 尿不黄 也不频繁跑厕所吧。可每个人标准不一样。有人喝五百毫升就够,有人两升还渴......
咽炎发作时,除了喝水,还得吃药。消炎的,退烧的,止咳的。一堆药片下肚,肝肾一起忙。这时候再猛喝水,会不会影响药效?比如某些抗生素需要在特定浓度起作用,水太多,血药浓度稀释了,效果打折?好像听说过这种说法,但不确定。也没人专门提醒我注意这个。
还有个怪现象。明明喝了很多水,但嘴唇还是干的。舌头黏在上颚,像贴了层膜。照镜子看,咽部红得发亮,扁桃体肿着,上面还有小白点。医生说是化脓迹象。这时候喝水,感觉只是润了个表皮,里头照样火烧火燎。水进去了,可炎症区域好像不吸收,全都变成尿排掉了。
有时候半夜醒来,嘴特别干,喉咙痛得睡不着。爬起来咕咚咕咚喝半杯水,暂时舒服点,可一小时后又渴。循环往复。第2天人昏沉沉的,眼圈发青。不知道是病的影响,还是喝水节奏乱了,电解质失衡?钠钾氯这些玩意儿,平时不在乎,真出了问题才明白重要。
听老人说,生病要“捂汗”,但我这情况是上火,不是风寒......捂汗不合适。反而得清凉,多排尿带走热量!可尿太多,又怕虚脱。尤其夏天,出汗加排尿,水分流失双倍。补得太猛,心脏也可能受不了。特别是有基础病的人,更得小心......
我自己琢磨,喝水这事,得看身体反应。别死守“每天八杯水”的教条。渴了就喝,不渴别硬灌。尿色淡黄就行,太清可能过量,太黄说明不够。急性期可以稍多些,帮助代谢毒素,但别夸张。配合温盐水漱口,比光喝水有用。还能减轻局部肿胀。
药物和水的关系也有讲究。比如含片,含着的时候不能马上喝水,不然药效冲没了.饭后吃药,配多少水合适?一百毫升够不够?这些细节没人细说。全靠自己试错。有一次我吃完药立刻喝一大杯水,胃里翻江倒海,反酸。后来学乖了,小口慢饮.
恢复那几天,尿量慢慢恢复正常!从一天十次回到五六次。精神也好转。咽部疼痛减轻,吞咽不再像刀割。这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身体有自己的节奏。强行干预,哪怕初衷是好的,也可能打乱它......
现在我对喝水的看法变了。不再是“越多越好”。而是观察 感受 调整.喉咙干不干?尿频不频?有没有水肿?有没有头晕乏力?这些信号比任何指南都真实。科学建议当然参考,但最终得听自己的身体.
话说回来,那次急性咽炎好了之后,我水杯换小了。以前用一升的大瓶子,现在拿个四百毫升的小玻璃杯。喝完再倒。控制量,也控制速度。慢下来,反而更解渴。 maybe 是心理作用,但至少厕所少跑了。生活嘛,有时候就得这样,一点点调,别图快,也别信所谓“正确方法”。适合**,不一定适合你.
身体的事,最忌一刀切。喝水如此,吃药如此,休息也是如此......急不得,也懒不得!
,想多了解“急性咽炎喝水很多尿”的内容,记得关注。 建议每年都做一次检查。 哪怕没觉得哪里不舒服,也别忽略。 希望你每天醒来都精神好. 不腰酸,不背痛。 起来活动一下,筋骨更灵活。 健康小提醒:心态积极,身体也会跟着变好。
2025-10-20 07: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