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三点半,喉咙突然发紧。像有根细铁丝卡在气管口,一吸气就刺啦一下。咳得不凶,但准点——每隔七八秒,来那么一下。短促,干巴巴的,像猫爪子轻轻挠了两下肺。
白天还好。说话 吃饭,除了嗓子有点发毛,没觉得多大事。可一躺下,问题就来了。脑袋挨上枕头,咳嗽跟着上线。关灯,安静,耳朵里全是自己呼吸声。越想别咳,它越冒出来.一次,两次……数着数着睡着了?没。凌晨四点又醒,继续咳。
不是痰咳不出来那种闷劲儿,也不是感冒初期清嗓子的痒.就是突兀地“咳”一声,完了空气冷飕飕灌进喉咙。翻个身,侧着睡,垫高枕头,都没用。好像身体里装了个定时闹钟,专门挑人快睡着时响。
喝水。床头那杯凉白开喝了三回.咽下去时舒服一秒,接着还是干。含片嚼过两粒,薄荷味冲得舌根发麻,可喉咙深处那点灼热感,压不住。像是黏膜底下烧着一小堆火,不旺,但持续。
想起前两天的事。办公室空调吹了一整天,中午赶方案,连水都忘了喝。傍晚去楼下吃麻辣烫,辣油浮着厚厚一层。朋友说“你嗓子红了”,当时笑他大惊小怪!现在想,也许那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查过一些说法。急性咽炎,病毒惹的居多。也可能是细菌,但没发烧,应该不至于。空气太干,说话太多,烟味刺激……这些都能诱发。我这情况,估计是累+辣+冷风,三样凑一块儿,嗓子先扛不住了。
药店里拿过一瓶清喉液,成分写着什么板蓝根 金银花。喝了一口,甜得发腻。第2天扔了。后来换了种喷雾,直接对着咽部“嗤”一下。凉,短暂麻痹感,能撑二十分钟不咳。但这治标不治本。半夜药效过了,咳声又回来。
最烦的是节奏.不是一阵一阵,而是几乎等间隔。七秒,八秒,有时候九秒。像节拍器。睡不踏实,浅眠里总被拽出来。早上起来眼眶发沉,脑子像泡了水的纸巾,一捏就烂。
同事说他去年也这样,吊了三天水才好。我不敢打针。怕疼是其一,更怕一扎进去就得耽误工作。请假难,项目卡在节骨眼上。硬撑吧......白天戴着口罩,咳得轻些,别人以为我在擤鼻涕。
其实吞咽也有点费劲。尤其是吃米饭,颗粒划过咽喉,像砂纸蹭过去。面条好一点,流食更舒服。但饿久了还是会吃干的,咬两口,立刻干咳两声.形成条件反射了都。
有天晚上试过唱歌。小声哼老歌,想让喉咙放松。结果唱到副歌,一口气没提稳,“咳”地破音。干脆不唱了。又试深呼吸,慢吸慢呼,练了几分钟,反而咳得更勤。可能动作太大,牵动了发炎部位。
家里养的绿萝叶子蔫了!太久没浇水.我也一样,身体缺水,黏膜修复慢。开始强迫自己每小时喝半杯水。白天见效,尿频了,但喉咙确实润了些。夜里还是不行。水分到不了那儿,或者到了也留不住。
第3天晚上,咳停了半小时。以为好了。刚松口气,凌晨两点,又开始了!这次带点异样——咳完后嗓子里泛酸。胃?不会是反流吧。可我没胃病史,也不常烧心。或许只是躺着,胃液往上晃了一下。
第5天,晨起咳出一点黄痰。不多,但颜色变了。这是好转还是加重?说不清。有人讲黄痰代表感染加深,也有人说这是免疫系统在清理战场。反正没发烧,精神还行,照常上班!
有一天午休,在楼梯间碰到保洁阿姨。她看我捂着嘴咳,递来一杯热茶。“加了点姜末。”她说。喝下去,从喉咙暖到胃......那天晚上,咳少了!是不是心理作用?不知道。但热水的确比凉的好受。
渐渐发现规律:说话多的日子,夜里咳得重。少说话,哪怕一天只讲十句话,症状就轻。看来声带活动会刺激咽部。于是开始闭嘴模式。开会尽量打字,微信代替通话。同事以为我 mood 不对,其实我只是想让嗓子歇会儿。
第七天,终于整夜没咳。醒来第1反应是摸喉咙——还是有点毛,但不再抽筋式地触发咳嗽。阳光照进来,绿萝我重新浇了水,叶片微微挺起。人和植物,大概都需要湿润和安静。
后来某天刷牙,发现咽后壁那片红消了大半。镜子里看,不像之前那样肿胀发亮。咳,只在清晨刷牙时来一下,反射性的。其他时间基本平静。
没吃什么速效药。没打针。就是喝水 少说话 避开冷风和辛辣 尽量按时睡。身体自己慢慢修的。炎症这东西,急不得。它来了,你就得给它时间走。
现在偶尔还会清嗓子。但那是一种习惯动作,不再是被逼出来的.夜里那串机械般的咳声,消失了。像闹钟被人拔了插头。
原来最难熬的不是疼,是那种被打断的感觉。快要睡着,又被拽回来。一遍遍,耗的是耐心。急性咽炎,名字听着轻巧,真上身了,才知道它专挑夜晚下手。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 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过日子。 动一动,真的很重要。 哪怕只是出门走走也好。 血液循环起来了,身体才不会僵。 还有个小提醒:少点外卖。 自己做饭,吃着放心,也更健康。
2025-10-20 07: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