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头那儿红,痒,有时候还刺痛。洗完澡更明显。一开始以为是内裤太紧,摩擦出来的。后来发现不对劲。夜里特别痒,挠又不敢挠,憋着难受。朋友说可能是念珠菌。念珠菌?听着像真菌。查了点资料,还真是。酵母菌的一种。平时在身体里待着,不声不响。一遇上潮湿、闷热,就开始闹腾。
阴茎发炎,名字叫龟头炎。种类不少。细菌的、病毒的 过敏的……还有霉菌引起的。霉菌这个词,一听就脏。其实它无处不在......空气里有,皮肤上也有。正常情况下,大家相安无事。可一旦免疫力下降,或者用了抗生素,把好细菌杀光了,霉菌就趁机作乱。
念珠菌,就是最常见的那类霉菌。尤其喜欢温暖潮湿的地方。包皮过长的人,更容易中招。包皮底下,湿漉漉的,透气差。简直就是培养皿。再加上夏天出汗多,运动完不及时换裤子,情况更糟.
症状嘛,除了红、痒 肿,有些人还会看到白色豆腐渣样的分泌物。擦掉之后,下面一层可能破皮,甚至渗液。尿尿的时候,火辣辣的。碰都不敢碰。严重起来,整个前端都肿成灯泡.
也有人没这么夸张。只是偶尔痒一下,看着有点红。觉得过几天就好,拖着不去看。结果反反复复,几个月都不消停。时间一久,皮肤变厚,颜色发暗,摸上去粗糙。这时候再治,就慢了。
治疗方面,外用药膏最常见。克霉唑、咪康唑这些名字,药店能买到。抹上去,一天两次,坚持用够疗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症状一轻就停药,等于给敌人留后路。很快卷土重来。
有些情况,光靠涂药不行......比如包皮太长,根本没法彻底清洁.药膏进不去,脏东西出不来。这时候就得考虑手术。割包皮,不是小题大做。对某些人来说,是痊愈的前提。不然,今天治好,明天复发,折腾的是自己。
口服药也有。氟康唑,一次吃一片,有时候医生会开。但不是人人都适合。肝功能不好的,得小心。先验个血。别自己乱买乱吃......
生活习惯也得改。内裤要纯棉的,别穿化纤的。紧身牛仔裤少穿。洗完澡,尤其是游泳后,一定把下边擦干。别拿毛巾随便一抹,得轻轻按,吸走水分!洗澡别用肥皂猛搓,越洗越刺激。温水冲冲就行。
伴侣有没有感染?这也是个问题。女性得念珠菌阴道炎,挺常见的.白带多,豆腐渣样,外阴痒。如果她有,你也得治。不然你好了,她传给你,没完没了。两人一起用药,避免交叉感染。
饮食上注意啥?有人说甜食多吃不得。糖分高,酵母菌爱吃糖.这话有点道理,但别神化。少吃蛋糕 奶茶,总没错。多吃蔬菜,保持肠道通畅。身体整体状态好了,局部才不容易出事。
还有人问,是不是性病?严格说,念珠菌不算性传播疾病!但它可以通过亲密接触传染。安全性行为很重要。戴套,不一定完全防住,但能降低风险.特别是对方有妇科炎症的时候。
也见过一些误诊的。当成湿疹,用激素药膏一通猛涂。刚开始好像好了,后来越来越糟......激素会让真菌疯长。雪上加霜。,搞不清病因,别乱用药。皮肤病看着像,实际差别大。
医院检查也不复杂。刮一点分泌物,显微镜下一瞧,有没有菌丝,清清楚楚。快的话,当场出结果......贵不了多少。比自己瞎猜强。
心理负担也不能忽视。有人得了这病,觉得羞耻,不敢说。躲着藏着,越拖越重。其实这和感冒差不多,谁还没个免疫力低的时候?正视它,解决它,比纠结面子重要。
恢复期间,避免性生活。一是防止传染,二是摩擦加重炎症。等完全好了,再开始也不迟。急那一时干嘛。
还有种情况,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得这个.血糖控制不好,尿里都有糖,局部环境甜滋滋的,念珠菌当然乐意住。,反复发作的,建议查查血糖。说不定背后有别的问题!
别小看一个“痒”!小毛病拖成慢性,治疗周期拉长,麻烦的是自己。及时处理,多数情况两三个星期就能好转.关键是要对症,坚持,别半途而废。
生活中很多细节决定成败。比如洗衣机里的内裤,有没有洗干净?和其他衣服混洗,可能残留细菌。晾的时候,有没有充分晒干?阴雨天不通风,潮气重,穿上去等于二次污染。
还有人喜欢用私处清洗液。其实没必要。清水足够。那些洗液破坏酸碱平衡,反而容易出问题。身体有自己的防御机制,别老想着“消毒”,搞得过度清洁。
最后一点,别迷信偏方。什么醋洗、盐水泡,听着像那么回事,实际上可能刺激皮肤。本来只是轻微炎症,一折腾,变成皮炎。得不偿失。
说到底,这病不难治。怕的是无知和拖延。了解它,正视它,按规矩来。大多数人都能顺利过关。身体的事,马虎不得。该看医生时别硬扛。
上面说的就是“霉菌和念珠菌龟头炎”的全部内容啦.希望你每天都能稍微活动一下,哪怕是散个步也好。血液循环好了,身体才不会那么僵.健康小提醒:别太累,记得休息,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2025-10-15 15: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