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泪腺炎

  • 英文名:

    dacryoadenitis

  • 其他名称:

    暂无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

    儿童和青年

  • 医保:

  • 病因:

    感染可能由结膜囊经泪腺腺管入侵或血源性,来自局部或全身者感染的继发

  • 症状:

    上睑外侧发红、肿胀疼痛、流泪不适,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瘘管,眼睑红肿,脓肿后波动感

兰守夕 主治医师
擅长: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
29.00元/咨询
1
简介

  泪腺炎是由于感染或特发性炎症使泪腺在短期内出现急性红肿、增大等。常并发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或流行性感冒。慢性泪腺炎较急性泪腺炎多见,可由急性泪腺炎迁延而来,病情进展缓慢,多为双侧性,也有单侧性肉芽肿性病变致泪腺慢性炎症和缓慢增大。

2
病因

  1.原发性

  感染可能由结膜囊经泪腺腺管入侵或血源性。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有时呈流行性,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继发性

  有来自局部或全身者。

  (1)局部来源 穿通伤、烧伤,常引起局部化脓或坏死;睑板腺或结膜的葡萄球菌感染、睑腺炎、眶蜂窝织炎等均可直接扩散至泪腺。

  (2)病灶转移 远处化脓性病灶转移而来,如扁桃体炎、中耳炎、龋齿、肾盂肾炎等。

  (3)全身感染 如葡萄球菌所致的疖肿,链球菌所致的猩红热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多为化脓性,一侧泪腺受累。

3
临床表现

  原发性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常为单侧,多累及睑部泪腺和眶部泪腺,可单独或同时发病。

  1.急性睑部泪腺炎

  上睑外侧发红、肿胀疼痛、流泪不适,睑缘呈横“S”形下垂,肿胀可扩展到颞、颊部,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睑内可扪及实性包块,有压痛,与眶壁及睑缘无粘连。眼睑分开时可见颞上结膜充血水肿,泪腺组织充血隆起有黏液样分泌物。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2.急性眶部泪腺炎

  局部症状类似睑部泪腺炎,疼痛剧烈而结膜水肿较轻。可在外上侧眶骨缘下扪及包块。眼球向内下方突出,向外、上运动受限并伴有复视。亚急性患者消退时间较长,少数化脓脓液从上睑外侧皮肤流出,可形成瘘管。

  3.慢性泪腺炎

  没有急性泪腺炎的明显的临床症状。泪腺局部可触及结节状物,疼痛并不明显,可以活动。眼睑可以红肿,脓肿形成后可以有波动感,泪腺增大明显时可出现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障碍。

4
检查

  1.血液检查

  急性期可以进行血液常规检查,明确感染的性质及程度。

  2.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行泪腺组织活检,根据不同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可以确定泪腺的炎症类型。

  3.B超检查

  表现为泪腺窝内杏核状异常回声,边界清楚,眼球和肿大的泪腺之间可见透声裂隙,压缩性不明显显示泪腺增大呈花瓣状结构,边界不整齐,内回声不均。同时可显示眼球筋膜囊水肿,A超显示病变内中高反射。

  4.CT检查

  横轴位和冠状CT显示泪腺扁平形肿大突出眶缘,邻近眼外肌增厚。有时可合并眼环增厚,双侧发病临床并不少见,部分合并鼻窦炎症。

  5.MRI检查

  MRI显示眼球外侧泪腺肿大并包绕眼球,T1WI和T2WI均呈中信号,增强明显。由于病变邻近眼睑皮肤,增强MRI可显示周围软组织信号增强。

5
治疗

  1.治疗原发病。病变局限者作泪腺切除。

  2.对泪腺肉样瘤病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可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治疗,一般效果良好。为避免其复发,可做放射治疗。

  3.综合征患者在应用药物抗炎和免疫治疗的同时使用人工泪液等。

  4.对特殊病因进行不同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局部采用热敷。

  5.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睑部泪腺炎从上睑外侧皮肤切口;眶部者则从上穹隆侧结膜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