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贴敷疗法
贺州市中医医院 2012-11-11
三伏天敷贴疗法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它融合了中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医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主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即在农历的三伏天,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 在夏季人受天阳之助,该时令人体的气血运行趋于体表, 腠理疏松, 药物易于经皮肤吸收;运用温热药物经皮肤吸收后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有效地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适应症:用于预防和治疗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中医所谓“虚寒性疾病”,如寒湿(或夹瘀)型颈、肩、腰腿痛、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 、免疫功能低下、空调综合征、冻疮;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泻或便秘;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虚寒型痛经;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肾虚寒类疾病等等。
贴灸后注意事项:一是**辨证辨体(质)论治,三伏药贴只适应阳虚的寒性疾病,故**严格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二是注意禁忌证,阴虚火旺性疾病、孕妇、2 岁以下的儿童、皮肤过敏者、对胶布过敏者、皮肤有疥疖疱和破损者、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不宜采用。三是贴敷当天注意避免吹电风扇、空调,禁食生冷、辛辣、韭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和海鲜、虾、牛羊狗肉及油炸食品,贴敷当天不洗澡。四是注意贴敷起疱的处理,贴敷的药物多为辛香走窜通络之物,贴后皮肤发热、充血,甚至起疱,这是正常现象,有利于发挥作用;如果疱小,涂些碘伏以防皮肤感染即可。如果起疱大,需用消毒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年夏天“三伏”天灸敷贴时间:7月19日—8月17日
初伏: 7月19日—7月28日
中伏: 7月29日—8月7日
末伏: 8月 8日— 8月17日
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
甲型H1N1流感属中医的温病范畴,发病和缓为“时疫”,急重为“疫疬”。中医几千年来对温病治疗积累了极为丰富...
慢性支气管炎的家庭治疗措...
戒烟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而言,戒烟能大幅地提升复原的机会。90—95%的慢性支气管炎直接源...
如何运用呼吸操防治慢性支...
慢支患者,尤其是老年慢支患者,在发作间期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超级睡眠法睡得少也精神好
每天怎么睡都不够,任凭闹钟响到震天,仍不能把你被窝卧里面叫醒?每天眯着惺忪的睡眼,拖着沉重的步伐到了公司;...
自测:看看你身体内湿气重...
病人体内,是顽固的湿邪;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的可能,那么怎么判断自己体内湿气重吗?中医教大家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