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显示:干细胞移植可分化成肝细胞,为治疗肝硬化带来新方向
中科西部干细胞(德国技术 国内首批临床) 官方微信:zhongkexibu 2022-07-23 16:24:32
传统治疗肝硬化方法效果欠佳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我国是全球范围内肝硬化发病率、衰亡率较高的国家,多见于20-50岁的男性,以肝炎后肝硬化为主,少部分酒精性肝硬化及血吸虫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再生结节形成等,最终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终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腹水、癌变等副反应。由于肝脏供体严重短缺,手术费用高,手术风险大,有潜在的副反应,且术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遏制药物。
干细胞移植干预肝硬化的五大机制
1、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可以低表达MHC-I分子,不表达MHC-Ⅱ类分子、FasL和T细胞共刺激分子B7,因此其免疫原性很弱。
在合适的体外分化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在内胚层向肝实质细胞分化,干细胞也可以分化为内胚层肝实质细胞,且移植后无排斥反应。干细胞还能分泌可溶性细胞因子介导免疫遏制,诱导免疫耐受,遏制免疫细胞向肝脏的增殖和迁移,减轻受损肝脏的免疫炎症,提高肝病患者的生存率。
2、干细胞可分泌相关细胞因子,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ii GF)、IGF.1等,通过旁分泌机制遏制各种类型受体细胞的凋亡,其中SDF-1/CXCR-4轴起重要调节作用。
3、干细胞移植可减少肝组织胶原沉积,遏制肝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4、干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分化为不同的细胞类型。当肝损伤的局部微环境发生改变时,可产生多种炎症信号分子,促进和促进干细胞的分化,而HGF、FGFs、TGF-β、表皮生长因子、IL-IO等因子的反应性分泌可促进受损肝组织的修复。
5、因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可分化为内胚层肝细胞、胆管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从而为新生血管及其侧支的形成提供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