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怎么办,这几点一定要注意!
时间:2021-11-22 09:27:21
中耳炎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三岁以下的儿童最容易患中耳炎。这与婴儿咽鼓管的特殊长度和形状有关。与成人相比,婴儿的咽鼓管更短更宽,与咽部相连的角度更平。这样,细菌和病毒更有可能从鼻咽部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因为年幼的孩子生病了,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很多疾病往往会耽误治疗时间。如果宝宝有以下症状,就要注意了。宝宝可能感染中耳炎:
1、不断地抓挠耳朵,头不停地蹭枕头;
2、躁动不安、爱哭,总是摇头,睡眠不佳;
3、无原因的发热,且连续3天体温达到37.8℃-40℃;
4、耳朵有黄色分泌物流出;
5、对声音的反应变差,注意力下降。
此外,可以分别测量双侧耳温,如果相差0.5℃以上,应该考虑温度偏高侧出现中耳炎,温度高的一侧往往就是感染侧。
儿童最常见的中耳炎主要分为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
小宝宝们的中耳炎7成以上是由感冒引发,轻的影响听力,重的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只要在中耳炎急性期经规范治疗,多数是可痊愈的。一旦“拖”成慢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很可能损伤听力。
急性中耳炎:主要症状为突发耳痛,小宝宝会用力拉扯耳朵,可伴有耳流液、发热等症状,严重的化脓性中耳炎可出现鼓膜穿孔。轻度急性中耳炎时,可以先观察48-72小时,同时给予镇痛、退热等对症治疗;如果48-72小时后效果不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没有鼓膜穿孔的急性中耳炎,任何滴耳剂都不会有治疗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是清除中耳积液,即去除引起咽鼓管堵塞的因素。感冒引起的咽鼓管堵塞,控制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状;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咽鼓管堵塞,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鼻用激素喷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