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明主任: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文章上传时间:2020-11-28 17:38:19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就是萎缩性胃炎,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分属消化内科的疾病。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有明显痛感、食欲下降、身形消瘦、贫血等,有时候还会伴随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并且,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因此要及时治疗。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发原因是什么?
1.饮食问题
有些人有酗酒,吸烟的恶习,常常这种人群是非常容易被慢性萎缩性胃炎盯上的,烟酒都是很伤人体胃黏膜的,久而久之会造成慢性胃炎。
2.自身免疫问题
常说的免疫反应是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液可以检测到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这俩种抗体造成免疫问题间接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治疗?
1.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这种治疗主要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导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2.增加胃黏膜保护,所谓的增加黏膜营养,其实就是通过合欢香叶酸来进行。这种合欢香叶酸可以帮助胃粘膜更新,进而提高人体细胞再生能力,保证胃粘膜可以抵抗胃酸。
3.普通治疗,远离烟、酒等对胃有损伤性的食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红霉素等对胃粘膜有害的药物。
4.弱酸治疗,这种治疗适合于低酸或者是无酸患者,主要是通过服用米醋进行治疗。
三、慢性胃萎缩的发病机制
慢性胃萎缩,可分为多灶性胃萎缩和自身免疫性胃萎缩两种。通常情况下,多灶性胃萎缩多表现为多发性胃萎缩,主要表现在胃窦,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自身免疫性胃萎缩多为自身免疫性胃炎导致的慢性胃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胃粘膜慢性炎症、胃分泌腺萎缩、胃粘膜表面反复损伤、胃粘膜变薄、血管暴露、胃酸分泌减少等均有可能引起慢性胃萎缩。除此之外,生物因素、急性胃炎、药物因素、口腔和鼻咽感染、胃蠕动功能障碍、消化功能减弱等也极有可能导致慢性胃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