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脱肛的诊断要点介绍

      脱肛的诊断要点

      1.常见于体虚的小儿及老年人,或新产妇,或有长期泻痢、咳嗽等病史,或有内痔环切手术史。

      2.脱出为本证的主要症状。轻者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日久逐步发展为直肠全层脱出,除大便时脱出外,甚至咳嗽、行走、下蹲也脱出,须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回纳。如脱出未即时还纳,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糜烂。可伴有肛周皮肤潮湿瘙痒、腰骶及腹部坠胀酸痛。脱出时间稍长,’没有及时复位,可造成嵌顿,粘膜由粉红色变为暗紫色,甚至糜烂坏死,肿胀疼痛,体温升高,排尿不畅,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疼痛。

      3.本病常分为I、Ⅱ、Ⅲ度。

      I度:直肠粘膜脱出,淡红色,长2~5厘米。质软,不易出血,便后可自然回复。

      Ⅱ度:直肠全层脱出,长5-9厘米,呈圆锥形,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便后需用手帮助回复,常伴发肛门松弛。

      Ⅲ度: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厘米以上,呈圆柱形,表现有较浅的环状皱襞,括约肌松弛无力。

      4.本病尚需与内痔相鉴别。内痔中、后期虽也能脱出,但痔核分颗清楚突起,表面多为暗红色或青紫色,拭之容易出血。

      脱肛的辨证分析

      本病是因小儿气血未旺,发育未全,或因老年气血衰退,或因产育,气血双亏,或因久泻久痢、长期咳嗽等,以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不能摄纳升提,肛门松弛,直肠移位而脱出肛外而成。若因手术或外伤损及肛门,肛门失于禁固,也会导致本病。

      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较为复杂,但其根本原因是中气不足所致。临床上脱肛以虚证多见。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不能提举内脏,气虚肛门固摄无力,则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脱出。若脱出后未及时还纳,局部气血郁滞,湿聚热生,则脱出物肿痛并作,里急后重,此时为标实本虚。治疗以补中益气,固摄升提为基本原则。

      脱肛的辨证论治

      中气不足型

      【证见】直肠粘膜或全层脱出,轻重不一,有的便时脱出,有的增加腹压即脱出,粘膜色淡红,粘液不多,里急后重及肛门坠胀疼痛感不明显,伴食纳不佳。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补中益气,固摄升提。

      【方药】

      1.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杲《东垣十书》)加减

      处方:党参30克,黄芪30克,升麻9克,柴胡6克,当归9克,白术12克,炙甘草3克,大枣9克,金樱子12克,续断9克,五倍子12克。水煎服,每日l剂。

      虚寒者,加肉桂3克(煽)、炮姜9克、制附子9克。夹热者,加黄连6克、黄芩9克、槐花9克。久泻久痢者,加诃子12克、破故纸9克。

      2.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人参养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人参芦(顾伯华《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处方:人参芦1个(研末)。每日1个,温开水送服。

      (2)鳖首(朱仁康《中医外科学》)

      处方:鳖首(烘干研末)3克,内服,每日3次。适用于儿童脱肛。

      (3)脱肛方(柯泽春验方)

      处方:使君子肉若干,捣烂,加饴糖适量,制成丸药。每丸3克,每次l丸。另炖瘦猪肉100—150克,取肉汤服用。每3日服丸药和肉汤1次,3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小儿I、Ⅱ度脱肛。

      (4)菝葜金樱汤(曹会卿验方)

      处方:菝葜90~120克,金樱子(根)60.90克。水煎分3次服;小儿酌减。

      (5)升陷回肠汤(王建叶等验方)

      处方:党参30克,升麻9克,甘草6克。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过滤取汁,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两次药液混合,早晚2次分服。配合外洗:用芒硝30克、甘草9克,加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5分钟;待温坐浴,早晚各1次。

      下焦湿热型

      【证见】 直肠粘膜或全层脱出,灼热肿痛,血性粘液较多,里急后重,排尿不畅,肛门坠胀,疼痛剧烈。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

      1.主方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合地榆散(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加减

      处方:黄连6克,黄芩9克,栀子9克,黄柏9克,地榆12克,赤芍9克,甘草3克,苍术9克,泽泻9克,槐花9克,凤尾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湿清热退,肿消痛减后,仍以补气升提为治则,参照中气不足证论治。

      2.中成药

      (1)黄连解毒丸,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地榆槐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中气不足证单方验方(1)~(4)。

    2012-12-27 12:12:46

陈恬静 主治医师
擅长:肛肠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9.00元/咨询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