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狂犬病预防案例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带有狂犬病毒的狗、猫、狼、狐等动物咬伤人后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非常可怕。人被咬伤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短者6~12天,长者数年),就发病了。病人先是感觉咬伤处不适,有虫爬样感觉,然后出现怕水、怕风、怕光。病人对周围的一切都万分恐惧,兴奋、多语,尤其对水非常恐惧,见到水,甚至听到水的声音或提起水,都会发生全身痉挛;这种痉挛逐渐加重,呈发作性:四肢抽搐,咽肌痉挛,头部和背部向后仰,牙关紧闭,抽风不止,呼吸困难,多汗流涎等,十分痛苦。微风和强的光线或者大的声音也会引起病人抽搐和痉挛发作。3~6天后,病人出现肢体瘫痪,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死亡率几乎100%。

      狂犬病预防案例

      近年来,狂犬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从10年前的全国每年发病人数不到200飚升到2007年的发病人数3399人,死亡人数上升到传染病死亡人数的第一位。因此,狂犬病预防迫在眉睫。但是,从我们碰到的一些病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老百姓对狂犬病的预防知识还非常困乏。

      农民王某患了狂犬病,被送到北京地坛医院门诊。那天,我在院子里见到了王某及其家属。王某已经出现了不能饮水、流口水和怕风的症状,显然已经无药可救。我问到王某被狗咬,和发病的经过。

      错误之一:小狗不用注射狂犬疫苗

      四个月前,邻居家的母狗下了一窝4只小狗崽,王某看着喜欢,抱回家了一只。“刚下的小狗崽哪会有病?”这是王某这样想。因此,没有给小狗打狂犬疫苗。

      错误:狗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80%以上的狂犬病患者是因为被狗咬伤而患病的。据医生们调查,其中许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医生们认为,小狗崽常常是貌似健康的带病毒狗,被这样的小狗咬伤,也会患狂犬病。因此,无论大狗、小狗,都应该注射狂犬疫苗。

      错误之二:医院周末休息,不能注射疫苗

      一个月前,王某家的小狗突然不听话了,常常爱和其他小狗咬架。一天,小狗又咬了邻家的狗,王某赶忙来劝架,结果被小狗咬伤了手。

      我问王某,是否注射了狂犬疫苗。王某说,咬伤的那天正好是周末,医院肯定休息,所以没有注射疫苗。

      错误:负责注射狂犬疫苗的医院或疾控中心24小时都会有人值班,狗咬伤后应立即到指定医院或疾控中心注射狂犬疫苗。

      错误之三:超过24小时注射疫苗无效

      我又问王某,为什么周一不去注射疫苗?王某的家属反问道:不是超过24小时再注射疫苗就无效了吗?

      错误:狂犬疫苗注射原则上是接种越早效果越好。但是,超过24小时注射疫苗,只要在疫苗生效前,也就是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之前人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效用,对暴露已数日数月而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只要能得到疫苗,也应与刚遭暴露者一样尽快给予补注射,争取抢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这时,前一针或前两针的接种剂量应当加倍。

      错误之四:咬伤的伤口不冲洗

      我提出看一看王某的伤口。王某伸出他的左手,只见左手虎口部有一个深深的疤。我问他,当时伤口是否做了冲洗。王某说,没有冲洗,只是上了一点“消炎药”包扎了一下,几天就长好了。

      错误:被狗咬伤的伤口应立即用水、肥皂和杀灭病毒的杀菌剂(如聚维酮碘或酒精)彻底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应包扎。

      错误之五:不能治疗就不住院

      我告诉王某的家属,现在王某已经发病,最好住院治疗。王某的家属满脸悲哀地说:反正治不好了,还不如早些回老家去。当我离开他们时,他们还在医院的院子里犹豫着。

      错误:尽管狂犬病还不能治疗,但是对病人却不能像对其它动物那样置之不理、杀死焚烧或深埋。就亲人的愿望而言,任何时候总是盼望着出现治疗狂犬病的奇迹,故而求医生尽一切办法进行挽救。在医院,医生也可以使用一些镇静药,减少病人发病时的痛苦,使病人死得安宁。另外,尽管目前还没有狂犬病人咬人使人得狂犬病的报道,但狂犬病患者的唾液中带有大量狂犬病病毒,仍有传染的可能。河北省有一例狂犬病患者在医院挣脱看护人员并咬伤了一位护士。把狂犬病人收到医院治疗,也可以减少病人对家属的威胁,对环境的污染。 

    2012-12-27 11:57:23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