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肠间质瘤?这是很多朋友较为关心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疾病也侵害着人们的健康,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那么什么是小肠间质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专家的介绍吧。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概念最早由Mazur和Clark在1983年提出,以区分一组既不是平滑肌来源也不是神经源性的消化道肿瘤。将GIST定义为包括生物学行为与起源不明的全部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1998年,Kindblon等研究表明,GIST与胃肠道肌间神经丛周围的Cajal细胞相似,均有c-kit基因、CD117、CD34表达阳性。ICC为胃肠起搏细胞,因此,有人又将其称之为胃肠道起搏细胞肿瘤(Gastrointestinal Pacemaker Cell Tumor,GIPACT)。但GIST可发生于胃肠道外,如大网膜、肠系膜等,且GIST瘤细胞无ICC功能,因此目前也有认为GIST可能不是起源于ICC,而是起源于与ICC同源的前体细胞(间叶干细胞),这也可解释部分瘤细胞中有灶性肌源性标记表达。
GISTs免疫组化研究表明CD117(c-kit)和CD34为其重要标志物。80~100%的GISTs CD117呈弥漫性表达,而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纤维不表达CD117。60~80%的GISTs肿瘤细胞中,CD34呈弥漫阳性表达,并且良性的GISTs的CD34表达较高。CD34表达特异性强,在区别GIST s与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时具有重要价值。
以上就是对小肠间质瘤简单介绍,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患者的病情有所帮助,了解疾病的知识有助于提高预防意识,生活中一旦患有疾病,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012-12-26 09: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