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原发性视视网膜脱落的诊断和治疗

      视网膜脱落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脱落和继发性视网膜脱落,其中原发性视网膜脱落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原发性视网膜脱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所谓原发性视网膜脱落绝大多数可以发现视网膜裂孔,属于孔源性视网膜脱落;继发性视网膜脱落除由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因玻璃体内广泛纤维增殖,视网膜被牵拉引起者,能在部分病例见到裂孔外,其余均属非裂孔性。

      一、发病原因原发性视网膜脱落是视网膜变性和玻璃体变性相互影响的结果,其变性原因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视网膜变性:视网膜变性区多具有血液供应欠佳的解剖弱点,如锯齿缘、赤道部及黄斑部。变性也可以发生在炎症的基础上,发生过炎症的网膜较正常视网膜脆弱,常见的变性有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霜样变性等等。在变性区域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这是形成视网膜脱落的重要因素。

      2.玻璃体变性:正常成年人玻璃体透明度很高,随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出现退行性变性,出现条索并形成液化腔隙;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玻璃体退变出现更早,退变到一定程度则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其间隙中的液体储留于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的间隙中,若此时网膜有裂孔存在,则液体经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层的潜在间隙,形成视网膜脱落。因此,只有视网膜变性或病变与玻璃体退变同时存在,共同作用时,才发生视网膜脱落。

      3.与近视眼的关系:视网膜脱落多发生于近视眼患者。因为近视眼的病变主要在眼球后节,自赤道起始,眼球后节逐渐扩张,脉络膜血管层逐渐萎缩、变薄甚至消失,视网膜也继发变性、萎缩,同时玻璃体也较早出现退行性变,这些致病因素同时存在,便容易发生视网膜脱落。

      4.与眼外伤关系:眼外伤后,眼球变形可引起网膜远周边部发生撕裂;赤道及后极部的毛细血管循环瘀滞,视网膜震荡,可继发黄斑囊样变性或裂孔。当然,很多外伤后视网膜脱落的病人,多半是视网膜和玻璃体已有变性或粘连,具备了视网膜脱落的内因。所以,对于有视网膜变性,玻璃体变性等眼底病变的人一定要注意避免外伤,一旦受到外伤,要定期去眼科详查眼底,因为很多病例不是在受伤的同时就出现视网膜脱落的,而是在几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出现的。

      二、临床表现

      1.飞蚊症:患者诉眼前发现黑影随眼球运动而飘动,呈点状、片状或烟雾状。此时应警惕视网膜出现裂孔,甚至已经发生视网膜脱落。

      2.闪光感:这可能是视网膜脱落的先兆。

      3.视力障碍:很多视网膜脱落可以无任何先兆而视力下降是首发症状,根据视网膜脱落的部位、范围不同可以有视物变形、小视症,周边视网膜脱落时可无自觉症状。

      4.视野改变:网脱后病人自觉眼前某方向有暗影呈幕状扩展,另外,很多病例在双眼视物时无自觉症状,而在遮挡一眼时出现症状。所以,有眼底变性疾病的人可以经常遮挡一眼,眼睛向各个方向转动看看与平时有何不同。

      5.眼底表现:眼底镜检查可以发现脱离的视网膜和裂孔。

      三、治疗

      至今,原发性视网膜脱落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手术原则是在裂孔相应巩膜面电凝、冷凝或球外、球内光凝,以达到封闭裂孔的目的;排除视网膜下液体,球壁外加压。手术方式根据视网膜脱落情况与玻璃体病变的情况定。总之,视网膜脱落范围越小,裂孔数越少,裂孔面积越小,玻璃体膜形成越轻者,手术成功率越大。另外视网膜脱落时间越短,成功率越高,所以视网膜脱落病人及早发现,尽快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2-12-24 14: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