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脑供血不足有哪些保健措施呢

      脑供血不足多产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患者,以反复头昏、头重为主要病征,可伴有视力模糊、四肢无力、麻木等症,但客观体征较少,除了部分病例发现眼底动脉硬化外,一般检查不出具体的病理改变。由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病程较长,又无明显客观体征,很多患者检查头颅CT或MRI无异常就认为没事了,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其实,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如能积极有效地治疗,有可能阻止脑梗塞的发生。因此,患者应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综合分析所有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防止脑梗塞的发生。

      另外,多数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经常伴有失眠、多梦、心境低落、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焦虑、抑郁症状,这是由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存在着大脑皮层及情感中枢受到影响,以及一些神经内分泌因素的改变,带来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而焦虑性或抑郁性神经症又进一步加重头痛头晕,引发了一系列恶性循环,因此应该重视此类症状,在治疗脑供血不足的同时也要改善焦虑与抑郁症状。

      脑供血不足的保健措施:

      1. 及时治疗: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扩血管药物和银杏叶制剂等。

      2. 早期预防:对脑供血不足的防治重点在脑血管方面,尤其是血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要对症处理。

      3. 合理饮食: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如洋葱、西红柿等)、水果、鱼、黑木耳、少量醋、干红葡萄酒等,可以起抗氧化作用,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

      4. 适当的户外活动:如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40分钟,每周至少5天,或者打打太极拳、垂钓、登山等。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用脑:平时看看电视、报纸;做些手工劳作或家务事;也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打球等,陶冶性情,增强脑的思维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

    2012-12-24 13:16:52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