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黑色素瘤的案例分享

      患者女性, 52岁。因左眼黑色素瘤术后3年余,体检发现肝占位入院。

      2005年1月因左眼黑色素瘤在外院行左眼球摘除、假体植入术。外院术后病理报告: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混合细胞型) ,瘤组织侵犯巩膜孔道,视神经断端未见瘤组织。术后未进行特殊治疗,定期复查B超、骨扫描, 3年未发现异常情况。

      2009年4月初腹部B超发现右肝低回声影30mm ×25mm,形态规则,不分叶,边界欠清晰;MR检查发现肝右后叶类圆形块影31mm×23mm,边界欠清。

      患者以“肝转移瘤”入院,经常规检查准备后,在全麻下行肝肿块切除术。术中所见:腹腔内无腹水,大网膜、胃肠均无异常,肝脏表面光滑,边缘锐利,胆囊正常,肝右后叶下极触及30mm×40mm肿块,质硬,表面粗糙,呈黑色,界限清楚,肝门及腹主动脉旁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在距肿瘤边缘20mm处行区段切除,切缘未见肿瘤,缝合肝脏创面。术后病理报告:肝脏组织内见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巢状分布、浸润性生长,脉管内可见癌栓,切缘肝组织正常,无癌浸润,诊断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术后经过中药人参皂苷Rh2配合治疗(今幸胶囊人参皂苷Rh2含量16.2%),恢复良好,转内科给予替莫唑胺+恩度治疗,继续服用今幸胶囊,除偶尔恶心以外,未出现其他副反应,化疗期间身体状态稳定,临床显示与未采取辅助药物的病人相比,耐药性更好。原定4周期化疗减少为3周期。

      2009年7 月份,患者CT显示右肝肿块消失,肿瘤边缘转移灶基本消除;CA-125已降至正常水平,生活基本能治理。

      据统计,恶性黑色素瘤远处皮肤、淋巴结转移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肺转移为8个月,肝、脑转移均为4个月,骨转移为6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 2年生存率15%, 5年生存率5%。

    2012-12-21 17:08:04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