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是指沸水、滚油、蒸汽、烈火、电、金属熔液、化学物质或放射线等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损伤性疾患。由于古代烧伤一般以火烧或热水烫伤者居多,故称为水火烫伤,又称汤烫疮或火烧疮。
火热伤津型
【证见】 发热,口干渴饮,咽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糙而干,脉数或弦细而数。
【治法】 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方药】
1.主方白虎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生石膏30克(打碎),知母9克,甘草6克,金银花12克,生地黄15克,金石斛9克,黄芩9克,麦冬9克,连翘9克,玄参9克,栀子9克,北沙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连翘败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清喉饮,每次15毫升,每日4次,口服。
(3)白虎合剂,每次30毫升,每日3次,口服。
(4)清胃黄连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烫伤液(王勇《四川中医》1990.10)
处方:鸡蛋1只,冰片3克。在鸡蛋上叩打一小孔,使蛋清流人碗中;再将冰片研细入内,加少量麻油拌匀即成。创面常规处理后,用消毒棉签蘸取烫伤液涂于患处,每日3-4次。
(2)虎杖粉(贾河先等《百病良方》)
处方:虎杖根适量,研为极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消毒后涂于伤面。
(3)蜂麻冰连糊(张居运《新中医》1986.2)
处方:蜂蜜100克,麻油100毫升,冰片5克,黄连末5克。将蜂蜜放锅内加热溶开,加入麻油,用槐树条搅拌,待稍温再加入冰片、黄连末,拌匀装瓶。创面常规消毒后,取药糊均匀涂于创面,每日换药1次。伤势好转后,2—3日换1次。用于I、Ⅱ度烧烫伤。
(4)西瓜蜜汁(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
处方:自然西瓜汁适量,蜂蜜适量。以大量自然西瓜汁加入适量蜂蜜调服,少量频饮。
(5)荸荠甘蔗汁(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
处方:荸荠300克,甘蔗汁200毫升。先以荸荠加水适量,煎取汁液200毫升,去渣,再加入甘蔗汁。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5~6次。
气阴两伤型
【证见】 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眼眶凹陷,烦渴引饮,小便短少。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
【治法】 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方药】
1.主方生脉散(李杲《内外伤辨惑论》)加味
处方:党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金石斛9克,金银花9克,生地黄15克,知母9克,天花粉12克,北沙参30克,甘草6克,白芍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生脉饮,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
(2)生脉片,每次8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火热伤津证单方验方。
阴伤阳脱型
【证见】 神识淡漠或昏昏欲睡,面色苍白,呼吸短促,体温反低,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脉微细欲绝或虚大无力。
【治法】 回阳救逆,固护阴液。
【方药】
1.主方参附汤(薛己《正体类要》)合生脉散(李杲《内外伤辨惑论》)
处方:人参6克(另炖),生附子9克(先煎),麦冬12克,五味子6克。水煎待温急服。
汗出淋漓者,加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
2.中成药
(1)四逆汤口服液,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
(2)生脉注射液,肌注每次2-4毫升,静脉注射每次2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以2:1比例混合。
(3)丽参注射液,用量用法同生脉注射液。
3.单方验方休克方3(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
处方:红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附子10克,干姜6克,炙甘草10克,肉桂6克。浓煎,每日3服。
火毒内陷型
【证见】 壮热烦渴,躁动不安,口干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或红绛而干,苔黄或黄糙,或焦干起芒刺。热毒传心则烦躁不宁,神昏谵语;传肺则呼吸气粗,鼻翼煽动,咳嗽痰鸣,痰中带血;传肾则尿闭浮肿或血尿;传肝则痉挛抽搐,头摇目窜;传脾则腹胀便秘,或便溏粘臭而频,或呕血便血。
【治法】 清营凉血解毒。
【方药】
1.主方清营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合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加减
处方:水牛角30克(锉末先煎),鲜生地黄30克,丹参12克,牡丹皮9克,玄参9克,麦冬12克,金银花12克,连翘9克,黄连9克,生栀子9克,黄芩9克,甘草6克,赤芍9克。水煎服,每日1剂。
热毒传心者,加服新雪丹1.5~3克,每日2次。热毒传肺者,加生石膏30克(打碎)、桔梗9克、鱼腥草15克、桑白皮12克、川贝母3克(冲服)。热毒传肾,尿少尿闭者,加车前子9克(包煎)、白茅根30克、淡竹叶9克、泽泻9克、猪苓9克。血尿者,加大蓟15克、小蓟15克、白茅根30克。热毒传脾腹胀便秘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玄明粉9克(冲服)、枳实9克、莱菔子15克。便溏粘臭者,加葛根15克、白头翁12克、神曲9克、广木香9克(后下)。呕血便血者,加三七末3克(冲服)、白及9克、侧柏炭9克、地榆炭9克。
2.中成药
(1)新雪丹,每次1.5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新方安宫丸,每次5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牛黄醒脑片,每次4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火热伤津证单方验方(1)一(3)
气血两虚型
【证见】 低热或不发热,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夜卧不宁,自汗盗汗,创面皮肉难生。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虚数。
【治法】 调补气血。
【方药】
1.主方八珍汤(薛己《正体类要》)加减
处方:党参15克,生黄芪15克,白术9克,当归9克,白芍9克,熟地黄15克,茯苓9克,金银花9克,陈皮6克,谷芽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八珍丸,每次18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人参归脾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九转黄精丹,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血复康(李云宝等验方)
处方:黄芪,熟地黄,何首乌,当归,灵芝。制成片剂,每日3次,每次6片。
(2)收口散(徐荣成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4)
处方:制炉甘石30克,熟石膏60克,煅龙骨20克,青黛12克,黄升6克,轻粉6克,枯矾6克,冰片4克。共研成极细末,清创后均匀撒于创面。适用于烧伤后期残留溃疡。
脾胃虚弱型
【证见】 饮食日减,口舌生糜,口干少津,嗳气呃逆,或腹胀便溏。舌红而干,光剥无苔或舌淡胖,苔白,脉细数或细弱。
【治法】 调理脾胃。
【方药】
1.主方
(1)益胃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沙参15克,麦冬9克,玉竹9克,生地黄9克,西洋参9克(另炖服),金石斛6克,山药12克,扁豆15克,野蔷薇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嗳气呃逆者,加竹茹9克、制半夏9克、柿蒂9克。
(2)腹胀便泄者,用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党参12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山药12克,莲子肉9克,扁豆15克,鸡内金9克,陈皮9克,谷芽15克,广木香9克(后下),砂仁6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参术健脾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参苓白术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二冬膏,每次15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气血两虚证单方验方。
2012-12-21 11: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