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导致心理幼稚的原因都有哪些

      儿童青少年心理幼稚症是一种心理发育不良和身心脱节状态的特殊人群,主要指心理特点不符合年龄,呈现心理活动和认识水平的低龄化和不成熟性。心理幼稚化已成为当前中小学生中一个比较突出而带普遍性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成才发展,调查发现导致儿童青少年心理幼稚症的原因有3种:

      第一,从亲子心理特征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倾向来说,父母亲和祖辈老人容易对自己孩子采用保护型和溺爱型不良家庭教养方式,而且这种不良教养方式越来越普遍,其极端是导致孩子们养成严重的自我中心,高度生活依赖,儿童期社会化学习功能严重削弱,心理认识水平低下,这是本症的重要基础。当儿童处于接受社会性学习,推进心理发育的黄金时期时,父母和祖辈却像对待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过度的保护和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心理幼稚、落后、不成熟性和心理不健全是不难理解的。

      第二,封闭型不良教育方式是导致心理幼稚的另一重要原因。长时期来对中小学生只重视智力投资和知识教育,忽视社会化学习和教育。学生本人长时期过着“二点一线”的刻板单调生活,不接触社会和人群。孩子们从小被教育培养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片面发展的人。故一切与世隔离和削弱社会化学习的教育措施是导致儿童青少年心理幼稚症的重要原因。

      第三,家长们人为地使自己子女从小处于“风平浪静”安适舒坦的生活环境亦是导致儿童青少年心理幼稚症不成熟的原因之一。生活优裕,诸事顺利,未遇风浪的学生,容易导致头脑简单,心理幼稚化,人云则云,高度依赖和顺从。家长让孩子们生活优裕,不吃苦,只知享受和满足,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幼稚症患者的诱导原因。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明孩子从小在贫困的家庭中生活,懂得生活的艰难,唤起奋发图强的自我激励心理机制,心理容易成熟。由此可见,对孩子们提倡“吃苦教育”是有科学依据的。

    2012-12-18 15: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