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儿童青少年低能(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原则是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辅以心理治疗,但仅少数需要药物对症治疗。
1、训练 临床心理治疗师针对儿童青少年低能患者的异常情绪和行为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行为治疗来矫正儿童青少年低能的异常行为。
2、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能够使儿童青少年低能患者建立和巩固正常的行为模式,减少攻击行为或自伤行为。心理疏导和家庭治疗使儿童青少年低能患者的父母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轻焦虑情绪,有助于实施对儿童青少年低能患者的教育和训练。 .
3、药物治疗
(1)病因治疗:适合于病因明确者。
(2)对症治疗: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青少年低能患者30%一60%伴有精神症状,导致接受教育和训练的困难.因此,可根据不同的精神症状选用相应药物治疗。若儿童青少年低能患者伴有精神运动性兴奋、攻击行为或自伤行为,可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心境稳定剂。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当症状消除以后逐渐减少
4、教育 教师和家长的任务是使儿童青少年低能患者能够掌握与其智力水平相当的文化知识、日常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技能。在对儿童青少年低能患者进行教育训练时,要根据儿童青少年低能患者的智力水平因材施教。
对各种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青少年低能患者的教育训练内容如下所述: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青少年低能患者一般能够接受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文化教育建议在普通小学接受教育,但如果儿童青少年低能患者不能适应普通小学的学习也可以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采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方法,同一内容反复强化。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辨认钱币、购物、打电话、到医院看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基本的劳动技能、回避危险和处理紧急事件的方法等。
对中度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青少年低能患者着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洗漱、换衣,与人交往中的行为举止和礼貌,正确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等内容,同时给予一定的语言训练。
对重度精神发育迟滞主要训练儿童青少年低能患者与照料者、护理者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简单的生活能力和自卫能力。如进餐、定点人厕、简单语言交流以表达饥饱、冷暖、避免受外伤等。
2012-12-18 15: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