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儿童低能儿有哪些表现

      儿童青少年低能,又称弱智,即智力低下。医学、心理学专业称谓“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一般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前起病,主要特征就是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一般,临床上把儿童青少年低能弱智按三级分类,儿童青少年低能的临床表现分别是:

      儿童青少年低能的临床表现一:重度(IQ 0~34),称为“白痴”

      患儿智力极度低下,相当于3岁儿童水平。特点是语言功能缺失,不能进行有效的言语交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通常伴有精神活动全面性迟滞低下的表现。无社会交流能力,情感贫乏,原始化,对一切刺激无反应或反应迟钝,遇到不愉快刺激只会喊叫哭吵。行为幼稚、被动、刻板,常可伴有自动动作,行为愚蠢笨拙。

      儿童青少年低能的临床表现二:中度(IQ 35~49),称为“痴愚”

      中度低能患儿智能水平相当于4~7岁儿童。可以学话,但是讲不清楚,言语内容和表达方式贫乏简单。难以掌握日常生活用语。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但可在专门的儿童青少年低能辅导学校受教育。在特殊培训下,可以学会生活自理和简单劳动。该类病人思维贪乏,缺乏数理和抽象概念。认数计数困难是本病一大识别方法。动作不灵活,行为幼稚。一般可活到成年,由于独立生存能力很差,寿命比一般人要短。

      儿童青少年低能的临床表现三:轻度(IQ 50~69),称为“愚鲁”

      相当于8~12岁儿童的智力水平。本型儿童青少年患者临床症状较轻,日常生活自理。进入学校后,学习成绩很差,无法跟班,经常要留级。大量临床观察和中小学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这类孩子外表常无儿童青少年低能表现,一般在小学1~2年级时尚可跟班学习,家长和老师尚难肯定其有智力缺损和学习困难。但是升至小学三年级后,学习上困难明显暴露出来,无法跟班和赶上学习进度。至初中时基本无法参加正常学习,多门功课皆不及格,成绩报告单上“一片红”。多次留级,尽管家长和老师全力辅导,仍无进步。患者一般有较好的言语能力,表达亦无困难。但是思维能力低下,理解、判断、分析、综合能力,计算和逻辑推理很差。

      专家认为,低能弱智的儿童青少年虽然智力低下,学习困难重重,他们一生中不能成为科学家和接受高等学校教育,但是他们可以成为出色的体力劳动者,掌握一门生活技能。然而,这些患儿常常由于受到同伴老师的歧视,而变的孤僻、冷漠,不愿与人交往。因而,对于这些患儿来说,必要的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心理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帮助他们重拾健康生活的信心,是每一个医生的愿望。

    2012-12-18 1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