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症是发生在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通常我们称为直肠癌。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不是很高,英、美等国更多见,每年全球约有4万~5万人死于此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40岁以下也不少见。男性比例为2~3∶1。
直肠癌的治疗直肠癌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癌灶逐渐增大,可产生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肠道狭窄及梗阻现象、肛门疼痛及肛门失禁等一系列症状。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对于早期发现的直肠癌的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方法,同时在术后配合中医药治疗,以起到防止癌肿复发,加快身体机能恢复的作用。直肠全系膜切除是直肠癌通行的手术方式,若切除彻底,患者有可能获得长期生存,但多数患者术后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且复发的比例也不占少数,因此临床上鼓励结合中医药进行术后治疗,一方面防止复发,一方面加快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提高免疫力。
中晚期直肠癌多已发生转移,进行手术的可能性不大,即便手术,也只能是姑息性的局部切除。对于此类患者,常采用放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动脉化疗是中晚期直肠癌的主要化疗方式,能一定程度上缩小癌肿,例如5-氟尿嘧啶、希达罗等是直肠癌常用的化疗药,但其亦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毒副反应,因此,化疗药物及化疗时间应依据肿瘤缓解情况、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治疗相关性毒性而定。放疗亦是中晚期直肠癌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使肿瘤缩小,改善症状,通常联合化疗应用,效果比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为好。但放疗缺乏选择性,对人体正常细胞亦会造成损伤,对身体机能差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应慎用。另外,鉴于放化疗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在中晚期直肠癌的治疗中应合并中医药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对于转移范围广,身体机能弱,已经难以耐受放化疗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可用中医药进行保守治疗,虽然短期效果没化疗明显,但远期效果好,在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典型病例唐某,男,60岁。1992年8月5日初诊。患者因排便次数多,便带粘液,于1991年2月6日在省肿瘤医院诊断为直肠癌,并行直肠切除手术,进行化疗数天。1991年9月出现胸闷,肝区疼痛,经行CT检查诊断为肝转移癌,行肝癌切除术,并改化疗方案,具体用药不详。1992年8月2日复查,膀胱转移,患者拒绝西医治疗,寻求中医辨证治疗,家属只好顺从之,经几番寻医,终选择了我院。但其家属对中医持怀疑态度,原因是1991年草药治疗未效,后知竟是江湖游医。
今症见:小便癃闭,点滴难通,即便则带血,自感尿道口刺痛,腰酸而痛,头晕欲呕,肢怠乏力,夜寐不和,舌质红,光滑无苔,脉弦滑。辨证:肾阴不足,膀胱蕴热,血络受损。
治则:补肾益阴,清利膀胱,凉血和络。方药:①慈丹胶囊、复方莪术消瘤胶囊、仙鹤益寿胶囊各10盒,每日4次,每次各5粒。②汤药:女贞子30g,旱莲草10g,通草9g,扁蓄30g,赤小豆(打)30g,云茯苓15g,白茅根60g,生地24g,黄柏10g,车前草30g,鳖甲15g(先煎),仙鹤草30g。水煎服15剂。
二诊(1992年10月28日):服药10天,小便畅通,尿急已消,尿频亦除,灼痛尽解,血尿尚在,服完一疗程,余症均除,舌有薄苔,脉滑,此邪去正尚未复,方药:①成药同前。②汤药:女贞子30g,旱莲草30g,生地24g,白茅根30g,车前草30g,黄芪30g,山药30g,太子参30g,泽泻10g,水煎服30剂。
三诊(1992年12月8日):药后病情渐愈,腰酸热痛消除,小便溺色亦清,口干不渴,舌脉同前。尿检:蛋白尿阴性,红白细胞未见。嘱取上方药:①三疗程。②六味地黄丸10瓶。患者症尽消退,存活至今,复查未见病变。
医院剖析肺淋巴瘤,对直肠癌怎么护理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可行的方法,那就是中西医各半边天论。中、西医这两个学科都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它们各有千秋,在医学领域各尽所能。毛主席说过:“中西医相结合,中、西医即可单独尽其所能,又能相互结合取其优点”。西医通过手术可以把肿瘤去除,而中医可在贯穿手术前后整体治疗,控制肿瘤不再复发。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西医好似割草,中医好似除根。相信中西医完全结合起来,会对肿瘤的治疗有帮助。
2012-12-18 11: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