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某
性别:男
年龄:10岁
初诊时间:2000年11月15日
抽动突袭,小儿苦战8年
“嗷、嗷、嗷……”2002年的一天晚上,一声声惊悚的吼叫突然从张某喉咙发出,撕裂的声音,扭曲的面孔,让张某的父母意识到“糟糕,孩子出大问题啦。” 赶忙奔向医院,“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结果让张某父母惊慌失神。之前的诊断不都是多动症吗?难道给孩子治错了病?
原来,张某很长一段时间,嘴巴就习惯性抽动,母亲以为嘴上长了疖子才这样,也没在意。后来发现张某频繁眨眼、噘嘴,作业本上总留有墨渍,有的字还重叠在一起。可辗转多家医院,都说他智力正常,只是多动症。然而他的行为越来越奇怪,走路常到处乱踢,不停做高抬腿运动,用膝盖顶牙齿。父母只能用绷带将他的膝盖包起来,以防撞碎骨头。
细胞新型治疗给了孩子治愈希望
张某父母带着他遍访上海名医,服用了医生给开的精神抑制类药物后,多动确实改善了很多,但张某整个人变得迟钝了,眼神呆滞。对于这种情况,张某父母不知是喜是忧。“孩子正处在身体发育的时候,西药对神经的抑制作用,我们很担心孩子的身体。”后来,张某的抗药性产生了,服药量越来越大,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记忆力也越来越差,本来学习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的张某,被两次“劝退”,休了4年学。同时,同学的嘲弄,老师的厌烦,让张某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来活泼的张某消沉了,患上可怕的强迫症。“他的书包要整理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漏了东西。”在张某患抽动症的第8个年头,他的生活、学习已经变得混乱不堪。
经历了8年的苦战,辗转来到一家细胞治疗中心,却被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随后专家就给张某进行治疗:
查体:问诊中,患者有晃头、抖肩、腹部抽动现象,咽喉部有“吭吭”作声。查脉细,苔厚黄。症属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查微量元素、血铅、抗链O未见异常。
诊断:多发性抽动症
治疗方案:
专家医师采用最新疗法帮助小患者治疗,治疗效果很不错,恢复的也很快
治疗效果:电话随访,患者已康复,症状消失、未复发。
2012-12-17 10: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