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某、女,15岁,三年前双眼视力下降,家长非常重视,2007年1月就诊,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0.7,经散瞳后检查:右眼屈光度为- 0.50D,左眼屈光度为- 0.75 D,经过一个寒假的近视康复治疗,双眼视力均恢复到1.0,两年来,按中心专家制定的三项综合干预方案认真进行眼保健,每年寒暑假坚持做强化康复治疗,其间,视力虽有波动,但近视度数没有加深,也没戴眼镜,现已进入高中,学习成绩优秀。
解析:
上面这个孩子,初中就开始视力下降,但她的家长很重视,她本人对早期康复也很配合,现在已经上高中了,成绩好、眼睛也好。说明视力保健与学习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现代眼视光学指出,学生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规律,防治近视,不能寄希望于一技、一方、一法、一药、一器,要立足于早期预防和调节性近视(假性近视)阶段的康复,当孩子远视力下降时,多为不稳定状态,若家长对孩子近视眼的早期康复认识不足,这种早期阶段往往会 “悄然而过”,时间一长,近视眼就会发生和发展。所以专家们一再强调:三岁就应该给孩子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定期监测视力,一旦发现孩子视力下降,一定要做一次规范的视光学检测,包括视力、屈光状态、屈光要素三个不同深度的检查,首先要把问题搞清楚,视力下降不一定就是近视眼,要查清楚是什么屈光状态?三级视功能怎么样?进一步要作屈光要素的生物学检测,做了这些检查、检测,才能给康复、光矫提供更科学的依据,科学的康复方案制定后、认真落实是关键。总之,抓紧早期的康复至关重要。学习一紧张,容易忽略早期近视的康复,等到视力很差,再想到这个事,近视度数就已积累性加深了。
2012-11-13 20: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