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82例住院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其中男45例,女37例;<1岁3例,3岁4例,4~6岁13例,7~16岁62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下呼吸道感染18例,肠炎8例,无明显诱因者9例。
临床表现
头晕、心悸、胸前区不适42例,气促、面色苍白、乏力28例,反复晕厥2例,无任何症状1O例。
方法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对于仍处于病毒血症阶段的早期患者,可选用抗病毒治疗,但疗效不确定。1,6-二磷酸果糖有益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常用剂量为100~250mg/kg,静脉滴注,疗程1014d。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减轻心肌细胞损害,剂量2g/kg,~3d内静脉滴注。可根据病情联合应用利尿剂、洋地黄血管活性药物,应特别注意用洋地黄时饱和量应较常规剂量减少,并注意补充氯化钾,以避免洋地黄中毒。
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较大,轻者可无症状,极重者则暴发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于数小时或数日死亡或猝死。心肌炎的症状可发生在病毒感染的急性期或恢复期。典型症状在心脏症状出现前1~3周多有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史,可伴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皮疹等。
以后患儿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等,小婴儿可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多汗、面色苍白等,重症患儿可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极度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皮肤发花、四肢湿冷及末梢发绀。
2012-12-12 1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