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0年8月住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4~52岁。11例患者中,9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翻除5:排除慢性肺疾病和左心衰竭外4点标准。11例患者中,10例有明确的病毒感染史,且7例患者在感染后1周内发病;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例,肠道感染3例。主要症状: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胸闷、憋气9例,心悸7例,晕厥2例,胸痛3例:其中,3例合并急性心包炎,2例同时伴有少量胸腔积液。
心肌炎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以心肌细胞坏死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常规血液检查中急性心肌炎并没有特异性的标志物.急性及早期发作的心肌炎患者,肌钙蛋白通常会升高;而本组病例只有3例患者(27%)肌钙蛋白T(e—TnT)明显增高与此不符,肌钙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仍不太明确。心肌活检及病毒抗体测定在大部分基层医院无法开展,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心电图及心肌酶及胸片、心脏超声。
病毒性心肌炎并急性心力衰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其巾一种类型,临床上单纯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差,与张永健四报道的治疗**率不符,更差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心肌梗死等病因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的治疗效果。有鉴于此,是否存在其他发病机制.如病毒引起人机体心脏、肺部及肝脏同时损害,心脏主要引起心脏增大、急性心包炎及房室传导阻滞等;肺病主要表现为ARDS或肺部感染:肝脏主要表现为肝功损害。即考虑发病机制一元论,而非诊断一元论,即病毒性心肌炎引起心力衰竭致肺瘀血及肝损害。
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上单纯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差,除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外,宜尽早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甲基泼尼松龙,必要时应用无创通气。
2012-12-12 15:39:08